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汉末皇戚>第五百三十章 从祖以下皆得解释
他的脸色就阴晦无比,如果钟繇都不能进入长社钟氏的俊杰之列,那可就真是在说国际玩笑了。

只见,伏泉冷哼一声,然后喊道:“孤于长社城外,与波贼鏖战,尝闻长社钟元常相貌不凡,聪慧过人,不知先生可否割爱,令其随孤平乱,待颍川贼定,必令其归家。”

说完,伏泉虎目一睁,仿若有傲然杀意,直接令得钟氏大堂一冷,在场钟氏长者皆是震惊面前这年轻人突然展现的气势。此刻,他们之中,才有人想起来,这位可是手上沾染了不少胡人的鲜血,为此,他们也在某些人指示下加入宣传摸黑的阵列,没想到,今天他们竟然要直面于此。

“元常?”钟瑜嘴中念叨几句,然后怒目看着伏泉,却并未再拒绝,因为此刻他已经猜出伏泉今日的来意了,为的就是要征辟他那已经在党锢解除后,可以为官的族侄,也是他们长社钟氏新一代年轻人的希望。

当然,既然党锢解除,而且伏泉又要临时征辟钟繇入军,对于钟繇这个大好年华的年轻人而言,明显是机遇,毕竟只要跟着伏泉立功,日后再入仕,起点绝对不低。

只是,钟瑜还是有顾虑,其一自然是汝颍士族对于外戚的厌恶,甚至袁氏和伏氏之间的朝堂争斗,都促使钟瑜不会答应;其二自然是仕途问题,今日钟繇被伏泉征辟的话,无疑就让他和伏泉之间有了一段渊源,虽两人不为主臣,却会让钟繇的仕途打上一层伏泉的烙印,这对于一向以汝颍士族之首,汝南袁氏为主的长社钟氏而言,无疑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毕竟一旦让袁氏知晓,肯定会增加两者之间的矛盾。

不过,形势比人强,钟瑜摸不准伏泉的路子,而且他也没有太多可靠理由去拒绝,最终还是同意伏泉所求,命人去将自己的爱侄钟繇请来。

说是爱侄,一点儿也不需,其实钟繇早在幼时,便已经相貌不凡,聪慧过人,不过因为其祖父钟迪因党锢而不仕,钟繇也因此明知难以做官,从而有些荒废学业。

后来钟繇和叔父钟瑜一起去京师雒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道:“此童有贵相,然当厄於水,努力慎之!”相面者的话并没有初时并没有引起钟瑜注意,即使对方已经提醒钟瑜,钟繇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让他们请小心行走。

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而也正因此,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心中震撼,便越来越欣赏钟繇,甚至供给他钱财,并且时常教导,使他专心学习,可谓真是待如亲子。

因此,对于钟繇,钟瑜可是十分喜爱,甚至于在其因党锢不能出仕,钟瑜都对他寄予厚望。因为钟瑜知道,党锢一定会解除,就算皇帝不会答应,但他们这天下的党人士族,也得逼着他答应。

否则他们这些士人家族如果永远做不了官,那么等待家族的命运,也就只有破败而已,这是天下所有的士人家族都不会允许的。

就像光和二年,上禄县长和海当时上书谏言皇帝道:“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疏末。而今党人锢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常常之法。”

谏言的意思是根据礼制,同曾祖而不同祖父的兄弟,已经分开居住,家财也已分开,恩德和情义已经很轻,从丧服上说只不过是疏远的家族。而今禁锢党人却扩大到这类疏远亲属,既不符合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符合正常的法令规章。

当时皇帝刘宏看到奏章后醒悟,便对党人的禁锢从伯叔祖父以下解除,这其中虽然有和海的功劳,但也不乏他们这些受到党锢影响,宗族子弟不能为官的士族的推波助澜的结果。而说来也巧,钟瑜能在今天担任长社钟氏的家主,也就是因为从伯叔祖父以下解除党锢,使他得以幸免,并且靠着家族的关系在郡署为官,随后告退的缘故,否则以钟氏的人才储备,也轮不到钟瑜做家主。

不然,以皇帝的性子,肯定恨不得他们所有曾经和他作对的党人所在的家族,子孙都不能为官才好,怎么可能放开一道口子,让党锢从伯叔祖父以下解除呢?

还不是因为皇帝顶不住外朝压力,放出的一道口子而已。只是,很明显,这个口子对于他们这些党人士族而言,明显不够,他们需要的更多。

所以,这才有他们准备了好久,并且甚至不惜破坏自己原本的利益,促成了这一次黄巾大乱。毕竟,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仅仅凭着张角那蛊惑人的伎俩,他哪来那么多钱粮去准备这场谋划已久的叛乱?

需知张角叛乱前,太平道的忠实信徒天下之间便有数十万,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数十万信徒不事生产的无地流民,恐怕早就饿死了,怎么可能还可以组织一场暴乱呢?甚至张角在黄巾大乱前,就曾因为叛乱被抓,结果最终毫发无损的脱罪,这其中没有他们这些士族的帮助,刘宏也不可能真的去赦免此人。

最终,这场大乱的结果,虽然让各家士族损失都多,但无疑这些损失是值得的。因为,他们解除了党锢,而只要党锢解除,他们的家族精英再一次重登大汉国的政治舞台,那些损失的东西,他们也都会有其他的方法去弥补。

终究,无论在何时,权明显比利更为重要,有权才会有利。这也是自后汉以来,党人与皇权之间,一直在朝堂争夺帝国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章 从祖以下皆得解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