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青春校园>历史上的第一海战>一一六 胜利女神,和平女神(三十八)
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这种居心叵测的挑拨离间之言,是显而易见的。这恰恰与刘备把阿斗托付孙尚香显示出来的对孙尚香的绝对信任形成明显的对照。

对诸葛亮一心要谋求大权独揽的权谋计划来说,孙刘联盟现在不仅不是力量,而是成为自己想要大权独揽的道路上的负担与绊脚石。当关羽出兵樊襄,要把《隆中对》的国策推向高潮时,诸葛亮则根本没有考虑现在是《隆中对》国策实行的绝好机会,诸葛亮想的是如何“巧妙”地让孙权自己撕毁孙刘联盟,这样,孙尚香就永远不能回到蜀汉,孙尚香与阿斗母子就永远不能团圆。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诸葛亮觉得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关羽与荆州则成为诸葛亮谋求大权独揽的权谋的牺牲品。

在东吴方面,君臣们是怎样看孙刘联盟呢?

吴主孙权,亲手缔造了孙刘联盟,以绝对弱势的兵力,战胜了有如泰山压顶般的曹操大军。这使孙权真切地感受到孙刘联盟伟大的力量,所以孙权对孙刘联盟是十分珍惜的。

为了维护与加强孙刘联盟,孙权让出了公安,把十七岁的妹妹嫁给五十岁的刘备(当然,前提是孙尚香本人也愿意。孙尚香要带着自幼一起长大的女兵姐妹们出嫁,择婿范围是很窄的。孙尚香嫁刘备其实是最佳选择。对此,另有专门论述。)。

孙权后来又借出了荆州,使刘备如鱼得水。蜀汉力量得到迅速地壮大。

为了加强孙刘联盟,孙权甚至准备放下身段,要与关羽作儿女亲家。

一切都是为了孙刘联盟,以和为贵。孙权以帝王的肚量,对那些轻蔑的闲言碎语一笑了之。

而东吴的将相们是怎么想的呢?

在东吴的将相中,鲁肃是唯一一个对孙刘联盟的伟大意义真正理解与贯彻的人。

可惜,鲁肃早早地逝世了。

那时,年轻的陆逊对孙刘联盟的深刻意义也不了解。

陆逊也是后来在占据荆州,战胜刘备之后,屡屡出兵攻打合肥,都遭到挫折后,才理解孙刘联盟的伟大意义,可是为时已晚。

当时东吴将相们对待孙刘联盟的态度以吕蒙最为典型。

吕蒙很早就秘密会见孙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孙权)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吕蒙的计策条条有理,但是吕蒙是要在破坏孙刘联盟的基础上,守疆保土,偏安一方。其战略重心完全侧重在(取得荆州后)荆州的防御与偏安。根本回避北上合肥与逐鹿中原。

这是与孙权要挥师北上,逐鹿中原的战略思想差得很远。

所以孙权一面表示“深纳其策”,一面“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

吕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抗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孙权)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从吕蒙与孙权的的这一段密谈,我们可以看出,吕蒙对东吴擅长水战,是有信心的,同时对东吴没有骑兵,而在与曹军陆战中居下风也是十分清楚的,甚至可以说是惧怕与回避与曹军的陆战。

而孙权也有“全据长江”的企图,但是孙权始终有挥师北上,逐鹿中原的远大理想。这比吕蒙之流的偏安守成的计划,要高远得多。

要逐鹿中原,就必须坚守孙刘联盟。

要取荆州,就必然破坏孙刘联盟。

现在,关羽与曹仁的樊襄之战,正处于僵持状态。

吕蒙是率领面对关羽荆州的东吴军的陆口统帅,吕蒙现在是怎样想的呢?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后(关)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吕)蒙上疏曰:“(关)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吕)蒙图其后故也。(吕)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关)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关)羽可禽(擒)也。”

吕蒙在赴建业的途中,特地去见陆逊。

史书是这样记载:

定威校尉陆逊谓(吕)蒙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

(吕)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陆)逊曰:“(关)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吕)蒙曰:“(关)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吕蒙来到建业见孙权。

(孙)权问(吕蒙):“谁可代卿者?”

(吕)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关)羽所忌,无复是过也。若用之,当令(陆逊)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孙)权乃召(陆)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以代(吕)蒙。

(陆)逊至陆口,为书与(关


状态提示:一一六 胜利女神,和平女神(三十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