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贾诩的‘折腾’,朝会很快就结束,众多氏族的官员,迈着轻松的步伐离开。/p

在他们看来,自己替大秦境内所有氏族,挡下了一次致命危机。/p

欣喜的他们没有发现,诸葛亮、萧何、郭嘉等重臣,都没有回办公场所,而是去了御书房。/p

大会开小事,小会办大事!/p

通常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规划,都是在秦无道的御书房秘密商议的。/p

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在商议要事时,会叫上一大堆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商议,先不说那样能不能商议出结果,即便是有,也会闹的人尽皆知。/p

人多嘴杂,谁也不敢保证势力内部,没有其余势力安插的奸细。/p

御书房内,茶香四溢,沁人心脾!/p

君臣入座后,结界自动开启,一边品着茶,一边聊接下来的大事。/p

“陛下,臣请罪,若非贾大人发现的早,臣还不知道朝堂多了这么多氏族官吏!”/p

诸葛亮率先检讨,满脸的惭愧。/p

出于信任,秦无道将朝官的任免大权,交给了丞相,他只负责最后的盖章。/p

可他作为正相,却没有看住朝堂,让氏族的官员占据朝堂的一半,险些酿成严重的后果。/p

要知道,对朝官的构成比例,他们专门商议过,最多允许三成官员来自氏族。/p

“你是该多注意点了,朝堂如此大的问题,你都没有发现!”/p

秦无道恼怒的指责道,但想到最近发生的事较多,诸葛亮等人忙着国事,难免忽略官员的任免,所以稍加训斥了一顿,就没有处罚。/p

不过,他对氏族官员在朝堂扩张速度,产生强烈的好奇。/p

诸葛亮、萧何、郭嘉三人再忙,肯定会审阅朝官人员名单,那氏族是如何躲过三位的火眼金睛的呢?/p

要知道这个答案,恐怕要把这件事彻底搞清楚才行!/p

“陛下,短短两年时间,朝堂的氏族官员过半,臣推断他们可能结成朋党,并且还有周密的计划!”/p

诸葛亮整理下思绪,越想越心惊。/p

这两年来,由于大秦高速发展,朝堂新增加不少官位,所以参加朝会的人,多达两千余人。/p

他想了一下今天站出来的氏族官员,大部分品级不高,并且集中在新设置的官位。/p

这些官位,都有一个典型特征,主要职责是联络地方。/p

没办法,大秦实在太大了,针对每个道域,设置了三至五名的联络官员,名为军政司,主要负责地方的军政,相当于二级朝廷。/p

好在当初设置官位时,他担心权力太大,所以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p

“诸位,朕想废除氏族制度,继续沿用单一的科举制!”/p

秦无道把茶杯放在手里,感受着滚烫的温度,郑重的说道。/p

氏族的私欲太大了,正是过大的私欲,导致氏族不断增加朝堂官员数量,想要掌控更大的权力。/p

他甚至怀疑,若非朝廷的力量太强大,大秦氏族官员的数量,会成倍增加。/p

唯有科举,才能保证公平性!/p

“陛下,废除氏族制的前提是瓦解氏族的实力,今天你也看到了,贾大人只是提出彻查氏族,就遭到氏族强烈反对!”/p

萧何沉吟道:“一个强者,可缔造一个强大的氏族!我们需要掌控氏族的罪证,以雷霆之手镇压氏族的强者,然后缉拿作奸犯科的氏族官员,唯有在此基础上,在能废除氏族制度!”/p

氏族乃一个利益团体,他们追求成为特殊阶层,依附于皇权之下,但拥有很大的特权。/p

大秦之所以打压氏族,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百姓,就以黄氏家族为例,为了一己私欲,谋害了数十万百姓。/p

“这只是现阶段的对策,如何防止氏族力量复辟呢?”/p

秦无道目光灼灼,看着满屋子大臣。/p

“这......”/p

对于这个问题,众人眉头紧皱,他们都是大秦最聪明的一群人,但面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的谨慎。/p

一分钟,众人眉头紧皱!/p

十分钟,殿内气氛凝重!/p

半个时辰,茶味温凉,还是无人说话!/p

秦无道坐在首位,也不催促,暗自沉思,氏族的存在历史久远,从原始大陆诞生,就有氏族的影子。/p

太古初期,各大种族争霸,形成最初的氏族形势,以一个种族为一个氏族。/p

随着种族强盛,人口数量变多,内部开始分裂,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群,为氏族的完善。/p

氏族力量的最终形成,是功法与武技的私有化,形成一个个强盛的族群,掌控强大的力量。/p

这部分人是少数,但却掌控族群的绝大多数力量。/p

“陛下,堵不如疏,用强大的武力镇压,只能起到一时之效!”/p

一个时辰后,郭嘉站起身来,款款而谈道:“臣建议分化氏族,将他们族人打散,同时规定五十人以上的家族,要多缴人丁税!”/p

“如此一来,不愿意分散的氏族,就要缴纳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赋税,直到他们承受不起!”/p

“而氏族一旦分家,涉及到各自利益,就再难融合到一起,五服之外,将再无联系!”/p

秦无道仔细聆听,频频点头,但最后,眉头又紧紧皱在一起。/p

他不得不承认,实施郭嘉的计划,将会重创氏族的力量。/p

但要


状态提示:第394章 计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