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这个样子。

精神恍惚,神经兮兮。

那肯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或者是脑子被驴踢了…。

而刘宝强好像也的确就是这种处境,并且两者好像也都遇上了…。

事情还要追溯到两周之前。

那是一个刘宝强儿子,厉行生病的日子…。

说到了这里就得说一说刘宝强的宝贝儿子了。

刘小峰。15岁。

现就读于平县实验中学初三。

别看是一个从农村转校过来的学生。

但却一直品学优异。常年列居于年级前三。

绝对算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隔壁家长眼里的好孩子。

但毕竟有太多先天的劣势,还是让这孩子在其他方面显得也有些太不足。

首先就是万年不变的身体状况。

基于他老爹的强大基因。

刘小峰15岁。身高就已经过了1米7。

但即便是有这样的身高。他也总是给人一种风中摇摆的感觉。

毕竟他老爹的体重起码可是有90公斤。

可他呢,体重连80“斤”都不到。

把他的身材比喻成一道闪电也不为过。

身体状况也就这样。不是有一样米养百样人的说法吗?

可能在刘宝强来看,只要他足够努力。把不太好的生活变得更好。儿子的身体也应该会茁壮成长起来。

不过这些刘宝强或许还有努力的方向。

但儿子的性格问题,刘宝强就不知道该怎么努力了。

一个体弱多病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上的残缺是很难避免的。

小时候懵懂没人带他玩儿。因为一戴他就病。

略微懂事了,羡慕那些完整的家庭。可以就是因为懂事了,所以开始把所有的心事都藏在心里。

真正懂事了,又换了一个环境。融入其中也需要一个过程。适应别人异样的眼神,更需要一个过程。

但很明显这个过程只能“闷头”使用过去。

这也就导致了刘小峰的性格是越来越内向了。

甚至和他老爹都没有太多的话语。

或许只有学习才能成为他某种意义上的精神寄托吧?要不然学习成绩也不可能这么好。

不过少年总有成长时。

孩子毕竟是个孩子。他总会被某些东西所吸引。

也就是去年,父子俩的生活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候。刘晓峰就有了那么一点潜移默化的变化。

徐叔有个孙子。

比刘小峰小一岁。

去年也开始在刘小峰所在的实验中学就读了。

和刘小峰这个体弱多病不同。

徐叔的孙子患有严重的“多动症”。

而一般有这种病症的孩子,那么学习上就肯定差那么点意思。

所以刘小峰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自然成为标杆了。那么长辈怎么着也要让小辈和人家亲近亲近吧。毕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说吗?

而且以刘小峰的成绩,还勉强能够当做免费的补习老师来用。

所以他和刘宝强才刚搭班。就把自家孙子带过来和刘小峰认识。

不过显然徐叔有些低估了自家孙子“疾病”的严重性。

别看自从让两个小孩相交之后。上下学几乎都是一起的。可其余两人相处的时间就和学习一点关系没有了。

只是一本也不知道是自家孙子在哪里搞来的漫画。就把刘小峰彻底带“歪”了。

两人是成天泡在隔壁退休老干部所的篮球场上。那叫一个乐不思蜀啊。

尤其是刘小峰。就好像找到了什么新的精神寄托。以前的闷葫芦居然在这里敢大喊大叫。尤其是把篮球弄进篮筐之后。居然还能放声大笑出来。如同换了个人一般。

可有些事儿并不是天道酬勤。

运动也不一定就能绝对的强身健体。

以刘小峰的身体情况,运动只要稍微过点量。尤其是出汗后,再让小风吹一吹。

按这么比例来算吧。

运动三次,刘小峰就得小病一次。

不是有点感冒,就是偶尔有点发烧。

也直接导致他的医药费比往常要高了三成。

也导致了刘宝强每次看到儿子生病。心疼了也不止三成。

不过即便是这样。刘宝强也没有去阻止。甚至还狠狠心花了80块钱给儿子买了个篮球。

不要误会他,这并不是惯着孩子。

更不是他钱多了没处花…。

而是他太想多看看儿子每次打球回来。那脸上能够保持很久的笑容。

毕竟这个笑容之前太少了。刘宝强也太想看了,算是给他自己内心的一种寄慰吧。

不过凡事毕竟有弊有利。

这三次一感冒五次一发烧的日子还是躲不了的。

就像两周之前的那次小烧…。

刘宝强不仅没躲了,而且还“撞”上去了。

正所谓久病成医。

这些小病小灾的。刘宝强肯定是没有必要把儿子送到医院。

只需要他和徐叔默契的打一声招呼。

自己回去让儿子吃了药,守着他退烧就可以了。

久病成医,并不只是随便说说。

所以想知道儿子退没退烧。刘宝强根本就不需要体温计的帮助。

只要试一下儿子额头上的温度,他就大概心里有底了。

试温度大多数人应该都会用手心或手背去摸一下。以此来作为判断。

当然了,也有人会用自己额头去试。或者两者都用。以增强其准确性。

不过刘宝强却只能选择后者。

原因也


状态提示:第4章 性别不稳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