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铁肩王狄光嗣>第30章 不同而同!

坐在主位上的大汉,从昨日晚间开始,便不断听到有关异事的传闻。/p

黄河上诺大的动静,大大小小的船只调动,虽然是在夜间,但也被黄河北岸的普通民众和哨骑探马发现,昨日上午的那一番“神操作”自然会有很多目击者,故而出现众多的流传版本也就不足为怪了!/p

说什么的都有。有说龙王显灵的,有说神仙下凡的,这些当然都是无稽之谈,不足采信,但所有传闻的结局都差不多,概括起来就是有一个人或三个人,凭借一叶扁舟,攻破了一支几千人舰队的封锁,然后乘舟飘然而去,不知所踪。/p

可这个近乎一致的结局,听起来更让人觉得可笑,更像天方夜谈,也更不足以取信于人。/p

黑齿常之几乎快要崩溃了,他不知道昨日上午发生的异事对于河东来说意味着什么,河东现在群龙无首,又四面受敌,黑齿常之深感力不从心。/p

狄光嗣对他信任有加,临走时把晋阳安危托付给他,还把“无比煊赫”的“镂牙尺”留了下来,这是何等的信任?/p

可黑齿常之做到了吗?他对得起狄光嗣的无私信任吗?/p

狄仁杰夫妇在晋阳被抓,虽然皇后武则天是个不可控因素,但黑齿常之自觉难辞其咎。/p

黑齿常之的内心非常矛盾,他既希望狄光嗣回来主持大局,又担心自己无法承受狄光嗣的怒火,狄光嗣会怎么对自己,黑齿常之拿不准。/p

在狄仁杰夫妇被武则天押回长安后,身在晋阳把控全局的黑齿常之每一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直到昨日上午黑齿常之接到飞马急报,说黄河上有大批舰队集结,黑齿常之最开始怀疑河南向河东动兵的先导行动,吓得他来不及过多思考,带着由二百天雄军扩编为两千人的亲信班底,飞速南下驰援,晋阳城由蔺仁基坐镇。/p

可离奇的事情发生了,等他赶到黄河北岸,哪里还有什么舰队的影子,早就散了,随便差人一打听,便开始纠结起来。/p

“副使大人,如果说昨日上午的传说是真的,那么我相信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到!”/p

黑齿常之身兼“天雄军”训练副使,虽然事实上他统率的军队早就已经远远超多当初的五百人编制,但原本的老班底还是以“副使”称呼黑齿常之。/p

刚才说话的是也是老班底,就是当初那个被狄光嗣委以重任,看守“城北小区”大门的旅帅,因为见到了太多的不可思议,这名旅帅的神经已经被训练得麻木了。/p

狄光嗣也是用的顺手,这名旅帅先是负责看守“城北小区”大门,等“工坊区”建立起来后,狄光嗣再次委以重任,开始负责“工坊区”的门禁工作。在“工坊区”,这名旅帅的世界观,人生观再次被彻彻底底地刷新。/p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p

而上述所有这些一切的一切,其始作俑者,都是狄光嗣,在这名旅帅看来,在狄光嗣的字典中,就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一切不合理在狄光嗣这里都会变得无比合理,一切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p

那么,这名旅帅口中的“普天之下仅一人”就只可能是他。/p

黑齿常之虽然已经猜到这名旅帅口中所指是谁,但还是配合地问了出来。/p

“哦!是谁?我认识吗?大家熟识吗?”/p

黑齿常之等于是替其他旅帅、队正问的,中军大帐中的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盯着说话的这名旅帅,所有人心中也怕是都有一个人的身影。/p

“副使大人,属下有一提议,不妨我等都将各自心中所想答案写于掌上,然后一起摊开,如何?”/p

黑齿常之一听,也来了兴致,其他人也是跃跃欲试,于是乎提议一致通过。/p

“哈哈哈哈哈,今天我们这些丘八也学一把文化人,来一次高雅的猜谜游戏!”/p

黑齿常之心情不错,调笑了一番,原本大唐府兵不可能全部识文断字,甚至连自己名姓都不会写,但身处晋阳的府兵可不是这样,狄光嗣曾经做出硬性要求,晋阳府兵都得识字。/p

虽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经过一段时间施行后,晋阳府兵不说能吟诗作对,写出自己名姓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对于高层的兵头则要求跟高,否则就得下岗学习,因此,中军大帐中所有人写几个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p

黑齿常之带头,一个接一个,很快就轮了一圈。/p

“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摊!”/p

黑齿常之位置最尊,由他发号施令,理所当然。/p

“一······二······三······”/p

中军大帐中,五六只手抵着一个圆心,几乎在同一时间摊开。/p

每只手上都只有三个字,虽各不相同,但却都指向同一个人。/p

黑齿常之和提议的那名旅帅手上写着的是“狄光嗣”,至于其他人有的写的“训练使”,有的是“狄正使”,还有的是“狄郎君”······/p

各不相同的三个字,却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同一个人,正生着病的狄光嗣。/p

答案揭晓完毕,黑齿常之带头,所有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p

就在此时,阴差阳错把狄光嗣带回来的那名队副也来到了帐外,而孙佳遥搀扶着狄光嗣就在他身后不远处等着召见。/p

狄光嗣也很想弄清这支军队从何而来?为何而来?是否来自晋阳?李娴也很感兴趣,入营之


状态提示:第30章 不同而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