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头条影后>第200章 票房毒药

前世,差不多也是在类似的时间,《漫说西游》走进了著名大学的论坛,被那些全中国顶尖的学子们,开始不断从各个角度解构,引申出了种种丰富的内涵,进而在全国的网络上,引起了一阵重温的风潮。

并最终,将这部多年前的影史遗珠,推向了经典的殿堂。

现在,上映的时间,和前世开始解构、风靡内地的时间,相差不多,路演又这样顺利,引起的关注,都这样大,票房,应该比前世要可观的多吧?

就算不能创造一个怎样的奇迹,收回成本,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华艺公司内部的风控部门,以及剧组主创们,都各自从不统计角度,进行了调研或分析,得出的结果,都比较乐观。

根据各方调查得出的预计结果,公司在原有的预算基础上,又追加了不少的宣传资金。

不论是实体硬广,还是网络上的软广,围绕苏慕娥,围绕周导,围绕剧本本身进行的宣发、各种能够使用的推介手段,全部悉数登场。

上映当天,华艺公司上下,乃至业界,都在关注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

很多公司已经决定,只要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达到中上的程度,那么,马上就跟进制作类似的无厘头风格,解构经典的作品。

第一天上映,票房全线飘红,一天就斩获了2200万的票房。

这在十年后,并不能算什么惹人关注的成绩,然而,在票房过亿都是大新闻的2007年,在一众国内一线大导演,都拍出超级雷人的商业片,集体遭遇口碑滑铁卢,令人对国产电影倍感质疑的2007年,这个首映成绩,足以笑傲群雄,令所有人满意。

只要拿到6000万的票房,那么,在分账之后,公司获得的收益,就足以平衡对这部影片的投资。而按照这个开头,总票房过亿,应该不具有任何问题。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部电影,能够继续给力下去。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电影票房,突遭惨烈滑铁卢,一日之内,仅收获了800万票房。

接下来的收益更是越来越低,网络上,抨击这部电影的声音,也渐渐变得强大起来。

“乱改经典”,“台词垃圾”,“对演员的表演很失望”,成为了淹没网络的主要声音。

像所有这一年前后产出的知名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也被牢牢盖上了“烂片”、“雷片”的戳记。

不论如何进行引导,网络上的反对声音,都始终浩大,影片的票房,也再也没有任何起色。

这部电影,最终只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就是,史上最高开低走的电影,在首映日票房成绩达到2200万的前提下,最终票房,只达到了近乎可怜的4150万。

在分账之后,公司要承受的损失,高达将近千万人民币。

由于这部电影,在宣传期,所有能够用到的宣传手段,都已经用到了,并且从苏慕娥本身,又拓展出了很多宣传点,所以,在票房失利的情况下,更让人觉得没有借口可找。

网络上的评论者,纷纷批评,这部电影会失利,纯粹就是因为电影的题材不靠谱,演员的表演不过关,投资者的眼光不行,共同导致的。

不少人,在看过电影之后,觉得不满,认为钱花的不值得后,更是将这种不满发泄在了主演苏慕娥的身上。

媒体们,乐于制造焦点,纷纷针对这种情绪,发布各类渲染这类的情绪的文章。

“号称经典解构的电影,到底糊弄的是谁?”

“面对无底线的电影,到底该不该让主演退电影票钱?”

“粉丝为偶像买单,谁来为粉丝买单!”

类似的标题,类似的情绪,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放大,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席卷了偌大的舆论场。

网络上的批评文章,对于苏慕娥的批判与攻击,很快就从《漫说西游》这部影片本身,慢慢转化到了苏慕娥本人的身上,以及她开启从影之路以来的,所有可以被拿来挑出问题,大肆评论一番的事情上。

前两个月,还被捧为娱乐圈最励志女星,最受喜爱女星之首,最有观众缘top3女星的苏慕娥,仿佛一瞬间,就被圈内圈外的人,共同打成了人人厌恶的票房毒药,演艺圈内的毒瘤。

她曾经在浪漫的威尼斯,为华人争光添彩的时刻,她曾经在不同影片中,奉献出的精湛演技,她曾经被有口皆碑称赞的敬业素质,也仿佛,一瞬间,就随风而去了。

好像,从来不曾发生过,又好像,被所有人默契地,集体忘却一样。

天上地下,这个跨度,不过就在短短的一部影片上映的之前,与之后而已。

面对这样的落差,所有人关心她的人,好像都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够安慰她,然而,苏慕娥自己却很看得开。

这种转眼间就从天上跌到地下的挫折,这种如同过山车一样剧烈的起伏,她在前世就已经经历过了。

如今重温,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她完全不觉得慌乱。

光环与荣耀,只是附加的东西,她这一世,对这些附加的东西,从来都没有走过心,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些有多么容易消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她最爱的只是表演事业而已,她最想要得到的,也只是出演自己心爱电影的机会,和自己欣赏的导演和演员合作的机会。

她珍惜了,努力了,得到了,对她来讲,已然足够。

在这段时间里,最开心的,莫过于她的竞争对手,和


状态提示:第200章 票房毒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