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穿越重生>唐朝地主爷>第十一章 流民(3)

第十一章 流民(3)

那天野猪帮袭击黄家庄园的时候,黄诗梅让贴身婢女小香带着她的弟弟黄琦去沧州城避难。可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没想到在路边上又碰到了强人打劫。小香和黄琦两个人被抢了个精光,连衣服都被抢了去。幸好小香发育的不是很全,强人心里不忍,留了一线,才免于了被那啥。

穿着单衣走到沧州城,又碰到了人牙子,三两句话把他俩忽悠得云里雾里,被带到了城外一处山村。差点被卖了才猛然发现,偷偷逃了出来,运气倒是不错,逃了一天撞见过路的流民加入了进去,靠着流民的接济到了官田附近,留了下来不走了。

一个婢女,一个公子,小香和黄琦走到城外那是两眼一抹黑啊,哪里分得清东南西北,又不敢乱走了,帮着村里人手提肩抬的,每天能吃些汤水过活。

直到碰到徐清,并且看见了鱼符之后,小香才松了气,一时激动昏了过去。救醒小香,听着小香说了这几日流浪的故事,徐清倒是松了一口气,不是邵家,不是邵家那就好办。不过徐清还是意识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流民和流寇。

流民和流寇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流民不想流浪了,就定居下来,成了流寇。流寇混不下去了,也会金盆洗手,成为流民。那先有流民还是先有流寇呢?

先有饥民……

天灾,或者人祸,总能将农民土地里的果实夺走,造成一大堆的饥民。没有粮食吃,就挖野菜,挖完路边上的,就去远处。野菜越挖越远,远到回不了家。那就继续向前走下去吧,除了县,就成了流民。原来的那一户人家,就成了空户。

运气好一点的,走到一处野林子,发现地方不错,有山有水,土地也还不错。最主要的是,没有官府管着,可以不用交税。于是,在地上挖个洞,盖上茅草定居下来,靠着采集打猎,先开个荒。熬到第二年,粮食收获了,日子就好过了。

再过几年,地已经种熟了,各家也不住地洞有了矮房子了,税吏按时出现。搜刮一笔,在户口册上画画几笔,于是成了白户,像徐庄就是一个例子。直到下一个天灾人祸,直到下一个温饱无依的时候,或者几年以后,或者几代以后。

运气稍差的流民,瞧见了哪家地主老爷缺人手,去帮两天工,卖力气让地主老爷赏识到了,那就留下来当个短工。也在地上挖个洞,在洞上盖茅草,于是就定居下来了,成了黑户。这种黑户久而久之,就成了地主老爷的附庸。

这一部分黑户,由于交给地主的粮食要比官府少,有没有许多皂吏盘剥欺压,所以这一部分的人是最多的。

运气再差一些,就是最差的了,成了流寇,拦路打劫,刀口舔血。

无论哪种流民,都会产生很多空户,空户没有人,收不上税,但是他们的田地里却诡异的长出了粮食。为什么?因为地主老爷们养的附庸在帮种地。

附庸,是黑户,种地不交税。空户,占着土地却交不了税。如此,官府的税收就越来越少,地主越来越多。朝廷受不了,改革,改革失败,造反,改革成功,中兴。秦以后,大中华的王朝的兴衰,无不是由土地在掌握着。

徐清从思考中回过神来。

招收流民,清理空户,看来是要摆上议程了。可是该怎样下手呢?这可是在动世家们的命根子,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要是引起了世族们的暴动该怎么办?

有道是一口吃不成胖子,从长计议吧,莫若先从邵家下手,将世族们的台柱子给扳倒。

徐清将黄琦两人送回黄家,黄诗梅好一阵感谢,但绝口不提徐清喜欢听的哪一类话,如以身相许。邵本五那个人貌似也消失不见了,徐清也就住着这个小宅子,和荀雪儿在乡下好好住了几天,算是度假吧。

度完假,回到沧州城,徐清第一件事把邵登叫来问话。

请了坐,看了茶,徐清脸色平静的问到:

“邵县令,我官田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话音一落,邵登直起身子,长揖道:

“下官死罪……”

直接说理由不认错,那是新手,不懂人情。只认错,不辩解,那是老手,但却奴性。先认错,再说理由,那才是妙手,邵登看起来战战兢兢的说到:

“下官却是存了私心,想为自家子弟谋个职务,没想到他胆大包天,竟敢如此!”

一见如此,徐清也就不说邵家侵占官田了,只说这个人不好,用人失当。徐清长叹一声:

“唉,你找的什么人啊!”

“请大人降罪……”邵登行个稽首礼请罪。都主动请罪了,根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规矩,徐清也不能对邵登怎么样。何况就算邵家硬着头抵抗徐清,徐清也只能先忍一忍。既然邵登给面子,徐清转移了话题:“算了,那件事我不想追究了,我们来说说流民的事吧?”

“流民?”邵登明知故问。

“沧州流民已经开始泛滥了,流民变匪,可不是小事啊……”徐清回来的时候特意却沧州城四处逛了逛,发现乞丐成群,这是他下乡之前所没看到的。

邵登思考了一下到:

“不如派兵驱逐如何?”

徐清长笑一声:“驱逐?那倒是省事……不过我为天子牧民一方,自当安民为上,驱逐不可啊……”

“徐大人心怀慈悲,但沧州并无田地给他们啊……”邵登疑惑地问道。

徐清眼中精光一闪,嘴里道出一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流民(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