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滴血瞳>第七百八十七章 又生新事
字叫做八爷,他有家旅游公司,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两个月接连出事儿,只要逢加班,总是要有人在办公室里面离奇死去,嗨,这下子搞得人心惶惶……”

我看向了他,崔明伏也竖起耳朵,姜帅接着说,“对了,当初开始布置办公室的时候,倒是请了一个玄学大师,结果没料到搞得这边却接连出事,我爸的意思是请您去看看,究竟是风水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玄学,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本来是道家哲学上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

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玄学至东晋后不减反增更是风行,王弼《周易注》在南朝立于学官,南朝宋齐两代的官方四学都包括玄学,梁、陈两代又盛行讲论“三玄”之风,故而东晋南朝都应当是玄学的流行期。关于唐代的学术,过去人们都说是兼行儒释道三教。

现在看来,唐朝的官方学术与民间学术应有不同,官方学术包括经学与道学,经学即五经及《论语》、《孝经》之学,其中《周易》用王弼注,《论语》用何晏的《集解》,这完全是玄学中《易》学的延续;唐代道学、道举尊崇《老子》、《列子》、《文子》、《庄子》四部书,四部书都称为经,这种道学可说是玄学中的老庄学的发扬或放大。玄学至宋朝中叶被宋明理学取代。

据清代学者赵翼《二十二史剳记》称,清谈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他们都是当时贵族名士,影响所及,便成一代风气。《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东晋时期,佛学蓬勃发展起来,玄学与佛学互相影响,佛学者谈玄,玄学者论佛,成为一时风尚。言其合流,固是当时学术发展之大趋势,但借玄论佛者终究是佛,借佛谈玄者终究是玄,所以不论是玄学还是佛学,都不能说已无泾渭之分了。而且,有些玄学家继承正始以来之玄学流风,并未与佛学合流或援佛以论玄。

“玄学?”我自言自语了一句,我的话音刚落,崔明伏便开了口,“小姜啊,你父亲朋友估摸着是找了一个神棍了,玄学便是‘故弄玄虚’!”


状态提示:第七百八十七章 又生新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