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象棋>第789章
了我的心思,便开始教我下象棋。与象棋一接触,我便爱不释手,学会走子后便时常找邻家孩子对弈几局,觉得十分有趣,有时也喜欢找一些年长的人学习讨教,乐此不疲。

现在是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很多孩子也是沉迷于电脑、游戏机等科技产品之中,会下象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现在也是生活节奏十分快的浮躁年代,大人们整天为生活或工作而奔波,也难有闲情逸致静下心来约一两个知己好友对弈几盘。然而,我真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把中国这些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中国的孩子们重新拾起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大人们也能够忙里偷闲,找三五好友对弈几局,陶冶情操、放松身心,重新领略先人们的智慧,感受对弈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由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在其中。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既无大小,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者,空目也,意即活动空间,且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这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地盘,用当今流行用语言之,就是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而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个体棋子形单影只,不足挂齿,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围棋似乎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形成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个体联合起来就产生力量;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而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兵(卒)等七种。功能各异,贵贱不一。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价值大有区别。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则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由此衍生出诸子地位悬殊,不可等同。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甚至被杀光吃尽,亦在所不惜。其余各子也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被抽将则无奈,丢车保帅是也);只要不是为最高领袖,决不可失。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大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即使不被干掉或有意喂吃,或因保其他棋子而被牺牲(如“丢卒保车”等),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游戏中,每个棋子因人为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运各异。车是何等风光,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若被对方干掉,则不啻让弈者割肉抽筋,疼痛至极,为保其性命,则不惜以牺牲其他多个棋子为代价。马、炮也算是不枉活一世,拼杀苦战,效力沙场,丢掉也令人叹息扼腕。而兵卒之辈,冲锋在前,挨炮打,遭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呜呼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运万分,自强不息,拱到最后,却变成废子一般,蟹行蠕动于底线,回首漫漫征程,想想临终处境,着实可悲可怜也。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贱视苍生的生动体现。

对比之下,国际象棋中虽然也有兵卒若干,但本领较之中国象棋之同类为大,且一旦冲到底线,则摇身变后,法力无边,给予下层人士以安慰和希望。两种文化之间理念的差异不言自明。

就产生时间而言,围棋必早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就弈者而论,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已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而象棋弈者则着实可悲,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之安危。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


状态提示:第789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