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象棋>第764章 文化的精研
善,父名宋瑞,号文山,南宋丞相。据《涌幢小品》卷二十记载“文丞相嗜象棋……暑日喜溪浴,与周子善于水面似意为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是我国蒙目棋的最早创始者。还留下一诗: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一人苍松裁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他还留有非常奇妙的“玉层金鼎”残局一盘,明清两朝还有此谱。至明代,象棋有迷人的艺术美丽,就连《永乐大典》奉圣旨修辑的历史名着,也曾辑有《象棋》一卷。明太祖有孙子朱高炽在当台子时,经常和内待们下象棋,感兴之余,曾命状元曾子綮赋诗助兴,状元助兴的诗是:

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

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

虞姬歌舞悲垓下,反将旌旗逼楚城。

兴尽计穷征站罢,松荫花影满棋枰。

曾子棨的诗更激起了朱太子的棋兴和诗兴,于是随和了一首:

二国争强个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

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

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

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成功见太平。

至正德年间,毛伯温也同韵相和了一首:

两国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

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蝇。

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

帷幄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从以上三首诗可知,作者都有一定的棋艺水平,不是行家,决不对吟咏出这样的象棋诗。

明代还有一位人物不能不提,那就是国手李开先。李开先是明代山东章邱人,弘治十五年生,二十七葳举进士,曾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其时朝政腐败、权贵横行,奸臣严嵩弄权,开先怒而抨击,结果失败,削职为民。从此,他退出宦海,终年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常聚棋手及墨客,下棋于家。在他的《后象棋歌》中,有这样的诗句:逃名海岛有今日,坐稳楸枰不论年。在他的“赠谢少溪”诗中,还自我表白道。将棋度日酒为年,局中何如中圣贤。我爱敲棋君善饮,人称豪客与闲仙。在他的《李开先》闲居集象棋歌中有:无事偏知夏日长,诗书赖读积匡林。有客款门称国手,敲棋海内号无双。既出大言是绝艺,又疑良贾定深藏。呼童延入欣相见,乃是旧识名吴唐。京国别来今数戴,声音如昨鬓毛苍。里中棋友来想会,共说棋高不可当。这首诗写出来棋友久别重逢的快乐心情,他还在《村翁》一诗中写道:小有兼逢大有年,家田多获即为贤。

为渔父,日长登床作睡仙。

破局棋惟随手应,无弦琴不用音传。

一身无外无所慕,下有青山上碧天。

在《村翁》一诗中,可看到象棋于明代在农村中的广泛传播。

名中期有吴桔银,和吴州甫两人都是组名的象棋国手。被称为“棋客”或“棋土”二吴挟象棋全国各地,李开先有诗赠之其诗云:天下名棋有二吴,昼长对垒夜披图。豪游湖海名应满,遍谒公卿兴不孤。声利场中犹腐鼠,乾坤身外一遽庐。走穿足下陈桥履,赢得腰间仆姑……

李开先还传下了两首《象棋歌》前象棋歌97句、628字,后象棋136句、788字,也是我国象棋诗歌中独有长篇巨着。是明代象棋史上罕见的一分重要史料。

明代还有一位哲学家王守仁,少年时迷恋象棋,经常下到“寝食皆废”,他母亲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一怒之下,把他的棋子丢到河里,王守仁捶胸顿足,竟哭出一首诗来:.

敲棋终日性偏幽,谁道今朝结父仇.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士难留。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江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首联写他下棋子被丢后的痛苦心态;以下三联具体写棋子落水后的结局,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倾吐出他酷爱象棋的心声。全诗联想怪诞,幽默风趣隽永,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活生生的呈献出一个痴迷象棋的少年形象,雅态可掬,令人捧腹。

清一代,乾隆朝大学士刘墉,进士袁枚,才子纪晓岚,也都有好棋诗留下,刘墉的“咏象棋”: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

一去无还为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

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轶群。

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这是清乾隆初,大才子袁枚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扰袖”旁观看人弈棋吟下的一首诗。(见袁枚《小仓山房诗集》春日偶吟第十三首)“非常欢喜非常恼”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一个象棋迷的心理。“不着棋人总不知”是对棋势变化的反应。他中进士后当了几年知县。四十岁就退休,在南京小仓才筑“随园”放情声色,经常齐集骚人墨客会诗文,着象棋,享盛名四十余年,寿至八十二岁。

乾隆另一才子纪晓岚,也是象棋爱好者,他留下的象棋诗是:“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那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顽仙是指铁拐李,也是自喻。春风蝴蝶是用庄子化蝶的故事,比喻自由自在,不存人间负胜之心,这是一种非常世故的官场态度,是他多年为官积累的经验。

清代还有一名宋湘,广东人,也下了几十年象棋,他在下棋中


状态提示:第764章 文化的精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