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象棋>第753章 知识普及时间
以达到中级象棋或高级象棋的水平。这时候,要注意两个学习方法:

1.“记棋”。这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无论是分析对局,或研究开、中、残局,必须能做到“记棋”。事实证明,下完棋之后进行复盘,分析优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是提高象棋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棋手们必经阶段。如果不能“记棋”,不能把全部的着法记下来,以后便很难总结。所以,对“记棋”的能力不能忽视,在平时的对弈中要经常练习。练习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每走一步,立刻用笔记下来,至对弈结束为止。另一种是“默棋”,对弈时不记着法,待弈完之后,才复盘补记。这样,起初不容易把着法全部记住,但是只要多练习,就可以逐渐多记,把全部着法摆出来,先后次序没有调错,就算可以“默棋”了。

2.“拆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练习,不但中级水平的棋手要重视,高级水平的棋手也要重视。因为总结和创新,都要经过“拆棋”。对弈之后进行复盘,寻求得失的关键。例如:在己方本应输棋的时候,对方出了大错,造成己方获胜。它犹如打乒乓球那样,为对方所迫起了网前高球,而对方却将球拍出界外,结果己方获胜。但是这样取胜,暴露了许多缺点,而这些都要通过“拆棋”,才能找出胜败的原因。参加全国比赛的棋手,大多数都是高水平的,他们的成才过程,除了勤学苦练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外,还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临场对弈,是吸取别人长处的一种方法。不过,临场对弈受到时间的限制,错漏难免。所以,要有思想准备,如果出现错漏,不要临场后悔,因为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影响情绪,降低水平。总的来说,所学的知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说明有多少收获。所谓经过检验,就是把平时学到的知识,包括“飞刀”布局法,尽量在比赛时汇集到临场中,在棋盘里活跃起来,真正成为自己有用的技术和有效的武器。

二、全局研究全局研究是在布局的基础上延伸变化,演变到中局,甚至演变到残局的研究方法。其实,全局研究和布局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一方的布局正确,另一方的布局错误,只要20回合左右,大体上就可以决定胜负,没有中残局的纠缠了。所以,我们研究象棋的时候,应该重视布局。以上摘自《杨官粼象棋研究》。《梅花谱》中的记录是以字的格式记录的。如------雄宫马2进3 整军队排雁行运帷幄算周详一霎时便见楚弱秦强九宫谋士侍左右五营貔貅戍边荒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论形势两相当分彼此各参商顷刻间化出百计千方得志纵横任冲击未雨绸缪且预防看世情争先好胜似棋忙?

三、橘中秘.全旨巡河车(自界),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打转更炮复打),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鸳鸯马,内顾保塞;蟹眼炮,两岸拦车;骑河车(彼界),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防车得照;背士将,忌炮来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士象全,可去马兵;士象亏,兑他车卒;算隐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去,还教心定;子力猛,必须求胜;子力宽,便即寻和。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有能祥察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中国古代象棋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明朝朱晋祯着的《橘中秘》和清朝王再越写的《梅花谱》。这两本书名称中的“橘”和“梅”的来历是:“橘”的来历出自唐朝丞相牛僧孺着的《玄怪录》中一个故事:巴邛人家中有一个橘园,一年,一棵树上结了一个特大的橘子。大家觉得很奇怪,剖开一看,里面居然坐着两个小老人正在下棋。一个老人猛然间看到外面阳光射进来,就说:“天亮了,肚子饿了,咱们吃点东西吧。”他们取出龙脯来吃,吃完之后,两个老人就喷着水边成白龙飞走了。这个故事对后人影响很大,因为两个老人在橘子中间下象棋,后人就把象棋称为“橘中之戏”,这样朱晋祯就把所写的下象棋的奥秘称为“橘中秘”了。“梅”的来历是:我国古代习惯把下象棋与兵法联系在一起,唐朝名将李卫公善用兵,他排练阵法时战士所站队形类似于梅花五瓣,这种阵形就称为“梅花阵“。王再越把练棋比喻为练兵,所以他就把所写的棋谱命名为“梅花谱”。借梅花五出寓象棋错综复杂,变化万千之意。


状态提示:第753章 知识普及时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