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秦之开局绊倒易小川>第193章 政策落实,韩信班师,刘邦绝望

在段均的建议之下,法令一出,果不其然,在整个大秦都掀起了风暴,从高层到最底层的农民,不管是谁,只要是看到这个政策的人,全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这就好像是一场没有预兆的洪水一样,冲破了堤坝,一下子就酝酿了i起来。

其实这些也是在预料之中的,段均之前就料定这些叛军中十有八九都是农民,所以在赈济的粮食和政策下发下去之后他们的斗志就没有多少,但是因为自己已经参加了起义,现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才会有之前那样零零散散,沙子一样各种队伍的分布。

直到他们直到秦始皇亲自下发的政策之后,全都恍然大悟,仿佛是看见了曙光一样,说实话,他们等这一刻已经等了不知道多久。

有他们的粮食吃,由他妈的地种,谁还要和你们这些头子一起去起义?

谈尼玛的什么新政权,新的国号,只要吃饱喝足,什么狗屁起义都是扯淡,他们只想自己自足,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那种境界。

所以在七天之内,全国各地就传来了捷报,各地的长官都想咸阳发送捷豹。

大意无非都是某某地发生了争议的叛变,各地的农民商量合计着把他们之前的头子给干掉了,并且还连夜送上人头以表示真心。

当然各地也是很快的就将政策给落实了下去,将那些有功的农民的名字全都记上,该干啥干啥,于是七天之内,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起义全都被这些农民自己给解决了。

那些头子当然也是知道这些政策的严重性,本来是想反抗,但是没人听啊,大家又都不是傻子。

后来怎么着?

各地的农民肯定都是想要继续的扩大运动啊,那最惨的肯定就是那些煽动起义的叛军头子,他们想跑,可是跑不掉啊!

各地都已经被围困了起来,就等着现在关门放狗呢!

那怎么办?找人来保护自己?

可是他们的自己周围的保镖也全都是农民啊?

都他妈到这时候,全国的各个势力孰强孰弱连一条狗都看得出来,他周围的那些所谓的保镖自然也是明白的很。

当他们这些头子喊着叫周围的人护驾的时候,很明显,周围的人都已经拔出刀来准备要砍人了。

自此,全国零散的起义全都被看段均的这一计策给摆平。

话说自韩信带着人马杀到陈县之后,按照段均的战略,只需要围而不攻,不出半个月,这些人必定因为陈胜内部的矛盾而土崩瓦解。

果不其然,韩信带队围困陈县,让其水泄不通,粮食和水源都进不去,在本来还看似很和谐的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内,渐渐就出现了裂隙,显示吴广被陈胜猜忌而死,后来是陈胜和各领袖意见不合而被暗杀在房间之内。

后来,在陈县内部粮草水源即将耗尽的时候,那些本来就思想性不高的农民领袖就献上城池前来投降了。

这尼玛,这些领导阶级本来就是农民,农民自身的思想就是具有局限性的,叫他们做帮手可还行,但是要做领袖,那还是会缺少智多星一样的人,或者是一个完整的章程来作为指导。

所以韩信只不过是按照段均的意思,在城周围安营扎寨了十天半个月,不费一兵一将,就收到了所谓的张楚政权里面领袖的投降书。

这一战,只是段均对韩信的一个小小的磨刀。

一开始段均就觉得让韩信去对付一个小小的张楚政权是大材小用,但是一方面就是为了给秦始皇看看,韩信是军事上的奇才,有了这一次段均几乎是送给韩信的功绩,以后段均再想用韩信的时候,也好在秦始皇面前说。

另外就是韩信虽然是军事奇才,但是确实是从来没有碰过兵马,也没有上过战场,因为韩信一出道就被段均给录用成为了科学院的院长,处理大大小小发展管理中科院的内部事务。

这些事情处理起来很复杂,韩信搞得仅仅有条说明韩信确实是有能力,但是再有能力也只算是在文职上有能力,不能代表在军事上的能力。

现在韩信取得了胜利,不单是给韩信打气,更是给咸阳所有的人看,韩信这个人没问题,文的武的都不在话下。

既然出师大捷,那韩信班师回朝之后,自然是在一片的赞誉和仰慕之下,接受封赏了。

咸阳之事,一片的光景,自然是不用多说,此时此刻远在沛县郊外,一队千人的队伍可就慌惨了。

自从秦始皇将段均的计策给下发到全国的时候,最最受影响的可就是刘邦和易老川所带领的起义军了。

他们本来一切都还是顺风顺水,斩白蛇起义,杀了来犯的官僚,然后在山上打造磨合了两天,确定了一些新的规矩和指导思想之后,刘邦就和易老川一同杀下了山去。

反正这个时候按照他们所了解的事情就是,现在正是陈胜吴广出头的时候,所谓枪打出头鸟,刘邦这个猥琐怪肯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所以他只需要悄悄mī_mī,不要虚张声势在沛县发育就行了。

于是在易老川的建议之下,他们先是用易老川所给的金银珠宝给到处招兵买马,拉拢农民劳工,打造兵器和盔甲,在默默发展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

正在准备干大事的时候,好巧不巧,此时沛县都贴上了大大的告示。

说只要杀了叛军头子的农民,都有机会得到赈济的粮食种子,还可以获得新的土地耕种。

这尼玛,那谁还


状态提示:第193章 政策落实,韩信班师,刘邦绝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