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营生不易,一听说镇上有新开的馆子,莫三娘第一时间就跑去蹲点了。起初吃到的菜还真不错,里头放的很多山珍是镇上根本就买不到的。但开饭馆的人看起来并没有经验,也算不清楚大家能否吃得起,菜价定的扑朔迷离,该便宜的不便宜,该贵的不贵,到底有没有赚就不知了。

大家一开始图个新鲜,店里热热闹闹,但这口味不适合镇上人的习惯,人渐渐少了。之后,这家小馆子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回,菜愈改愈难吃。

莫三娘便彻底放下心来,将这馆子从劲敌名录中化掉,转眼就将这伙人忘记了。

这镇上游商来来往往,很多人来这里扎根开店但血本无归,这些人见这生意失败,一定会转移到其他地方。

没想到,他们竟还坚持着。

平日里毫无往来,今天怎么会带着这样的东西找上了门?

这小罐子看着挺精致,竟是绿色的,她伸出小指沾了沾绿色软泥,就想放入口中尝味。

“别吃,这不是吃的!”柳长卿急忙拉住她,“大娘,这是用来涂的!”

莫三娘脑子里根本就没有面膜的概念,诧异问:“涂?涂在烤鱼上不还是用来吃的?”

柳长卿便将用法详细跟她说了。

原来这竟能滋润皮肤,让脸变得白皙。

可镇上人过得辛苦,谁会管美丑?

这种美容店能开得起来?

她为人温和内敛,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倒没有第一时间给他们泼冷水,反正这小伙子在她印象里极为有钱败家的,每次买东西大手大脚,从来不计较价钱。说不定这次生意失败后,他家里能给他送钱来。

既然他带着这玩意儿来示好,莫三娘就收下了,还顺便指点了他哪个人牙子手里的伙计最老实。

柳长卿将这记住了,再三谢过,临走时还嘱咐她用完再来找他们取。

好像这绿泥真有什么用似的。

等他离开后,莫三娘将这绿泥摆在妆奁上,回后厨忙活去了,一转头就忘了这事儿。

然而没过多久,她渐渐觉得周围几家店铺的老板的脸都白净了一圈。

他们变得不像海边渔家的人,几乎没风吹日晒的粗糙感了,再过不久,他们家的婆娘也个个容貌姣好,举手投足都收敛了许多,像是为了配上这变好的容貌,还不少人缝了新衣,做了发钗。

来店里的食客闲聊之时,谈论起岸边不远处新开的一个海草泥作坊。

食客对他同伴说:“我婆娘和女儿们都去那作坊了。”

那同伴嘴里吃着胡记招牌烤鱼,呼哧呼哧地吐着热气,问:“能挣多少钱?”

莫三娘不由得竖起耳朵。

食客道:“那还真的不多,干个几天还不如俺在码头上搬个一天货。倒是那东家待人好,俺婆娘都不想走,怂恿家里闲着没事的都去了,能多挣些银子贴补公中。”

这家作坊是新开的,招工方式和渡口运货的那些有点像,很符合东遥镇居民无法稳定的生活模式。有的人负责捞海草河蚌和其他材料、有的人负责清洗晾晒,或蒸制,或研磨,总之每个人一天只干其中的一个步骤,至于工钱则是根据他们所交之物的质量和总量来计算的。

那些材料都是需要他们买的,如果糟蹋了,得赔个几文钱。

和招散工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工牌。

这是一种透明的牌子,看起来像玉却又不是,给人感觉金贵得很。上头印着小云朵、一串奇怪符号和他们的名字。据说工头每天都会记录他们干了多少活,给效率质量评级。东家会隔三差五地带点心吃食问候他们,整个作坊气氛相当融洽和谐。

那同伴问:“那你让她们把每个步骤都学来,到时候你就能自己在家做这绿泥了,犯不着去那儿买。”

食客说:“俺是这么打算的,但俺婆娘说知道也没用,她不想那么做。这云朵轩如果亏本了,就再也找不到这么舒服的活计了。”

有些原料会被东家装进大炉子里抬走,而这绿泥在装盒前会被东家全拿去,重新搅拌掺些药汁。从做成再到给大家试用,这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颜色也不同。说到底,就算知道步骤,具体配方和比例还是不知道的。

不然东遥镇的人在这里住这么久了,有人自己就会做海草酱,却想不到拿它往脸上抹?

莫三娘听了这些消息,在心中思量着,只觉得不可思议。

也才个把月的功夫,镇上的人从一无所知,到现在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云朵轩的开业。他们有些人连面纱斗笠都懒得戴,现在却特别讲究。就连周围的商贾似乎对这家店喜闻乐见,根本不像她刚接手胡记的时候,一起排挤她。

要说这主意还是开饭馆的那两个小伙子出的,她可不信。

要是能有,那小馆子现在就该成为她最头痛的劲敌了。

她回到妆奁边,将这绿泥拿起来,想再往脸上抹,却发现这绿泥都干成了硬块。

想起那姓柳的小伙子说用完了还能再去取,她就觍着脸跑去了街角那家叫福满楼的小馆子。

“有人吗?”

大白天,店开着一道小门。

不像是开门迎客的样子,但里面飘出一阵油味。

都没客人了,怎还在做菜?什么菜需要这么大的油?

难道他们还想着研发新菜,等着打翻身仗,要继续开饭馆?

莫三娘提着裙子,小心翼翼走了进去。

前面没人,后院却传来欢


状态提示:第336章 劲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