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都市之万能许愿系统>第一百零四章 祝寿

张于他们算是来的晚的,剩下的二舅离得近,这不用说。小舅和小姨两家,也早早的从省城赶回来,他们昨天晚上就到了。

等张于一家到了,这一大家子人就算是凑齐了!

老于家是大家族,不算旁支,就张于姥爷这一家人,算算就二十多口子人。

姥爷姥姥,这是家里的老祖宗,算第一代人吧。下面大舅二舅小舅,小姨加上老妈于芳,这是第二代人,而且都成家了,所以人口要乘以二。

第三代上面,大舅家两个男娃,二舅一个女娃,小舅家一个男娃,小姨家一个女娃,加上张于。而大舅家大表哥和二表哥都成家了,而且家里都有一个孩子,大哥家男娃,二哥家女娃,再加上两个表嫂,这就有多出来四口人。

如果算上秦思雅这个准媳妇的话,一共是二十三口人。这还是张于他们这一代人结婚都晚,或者有的还没长成人,要不然,肯定是超过三十口人的。

如果不是计划生育,张于他们这代人,就会多出最少一倍人数,因为他们大多家里就一个孩子。

张于姥爷在村里还有一些叔伯兄弟和堂兄弟,都没有出五服的那种。在村里来说,这就算是亲的了,所以祝寿当天,除了张于姥爷他们一大家子人外,那些堂亲叔伯亲的亲戚,也都会来参加。

在农村,如果一个家族里面,出个高寿的老人,那么这一姓人家都跟着沾喜气。用现在医学的道理来讲,那就是,这个姓氏的人,遗传基因都很好,容易出长寿的人。

所以,祝寿这一天,老于家足足来了一百大几十号人。光是宴席的席面就开了十五桌,这还是那种十人桌的大圆桌,要不然都不一定能够用。

农村过大寿一般都是非常热闹喜庆的,一把来说,只有年过八十的老人,才会做大寿,要不然寿星本人受不住,会有折寿的说法。

农村的红白喜事都要请鼓乐班子,一般来说,红事,也就是喜事,比如结婚过寿,那是肯定要请。白事的,也就是丧事,这个就有讲究了,出来老人死前立下遗嘱说,必须请班子的。那么,就只有喜丧才能请班子。

什么是喜丧呢?就是老人过世,年龄超过七十岁的。以前讲究一辈子是六十岁,是为下寿,能活到七十岁,那就是古稀之年,被称为中寿!

而七十为髦,八十为耋,所以八十岁的老人又称为耄耋之年。而九十岁,正为上寿,也称大寿!

所以从七十岁开始,就可以成为喜丧了。喜丧虽然是丧事,但是也是喜事,所以会请鼓乐班子!

鼓乐班子一般都是民间艺人组成,平时也是在家务农,活打打零工。一到谁家有事,几人就凑到一起,吹吹打打的表演起来。

当然了,这都是以前,现在讲究民俗民乐,所以这些鼓乐班子的人,也都开始职业化了。出来接一些红白喜事外,他们大多数的时候,还到处参加各种活动,钱也不少挣。

大早上起来,天还没亮呢,人们就都起来,早早的准备着了。

现在已经好多了,席面都是大包出去,自家什么都不用管。大师傅带着队伍,从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各种食材,都是他们自己带来的。讲好多少钱的席面,然后按桌算钱就行了。

如果放在以前,最起码提前三天准备食材和各种餐具,然后还要花钱请大师傅过来做菜。麻烦浪费功夫不说,也不见得便宜多少。

别的不说,光是借,或者租一些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那就废老了事了。

虽然这些都包出去了,但是家人也不能睡懒觉,什么都不管。最起码场地要收拾出来,做饭的水电柴还是家里出。所以也有不少事情要忙。

张于他们几个小的,被早早叫起来,然后就开始打扫院子,并且把大街给扫干净。至于为什么要扫大街,这个是因为要搭棚子,好作为摆桌用的场地。

以前办什么席面的,一般都是在家里面,最多人多了再加上院子。如果是那种大场面,比如结婚的什么的,会借用邻居家和前后对门的人家房子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包出的时候,大师傅会带来钢管架和帆布大棚。然后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会在户外,搭起一个帆布大棚。当然了,冬天的时候会把四周围围起来,这样等挡点风,省的冷!

等扫完地,就帮忙搭大棚,等这些都弄完了,也就是天大亮了,开始吃早饭。

早饭都是大师傅准备的,一大锅二米稀饭,还有新蒸的大白馒头。配上咸萝卜条,二米粥配馒头,吃起来香甜可口,清脆的萝卜条,不是腌的咸菜,而是用盐腌一夜,去水后,有点咸味的嫩萝卜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干活的缘故,一向吃的不多的秦思雅,居然吃了两个馒头喝了一大碗稀粥。要知道这馒头可不是城市里买的那种小个馒头,而是农村大锅蒸出来,一个最少二两面的大馒头。而且农村的饭碗,也不是那种城里的小家子气饭碗,一次只能装一小挠挠饭。这里的饭碗,虽然不是那种面馆的大海碗,但是也是有成人巴掌大小饭碗,一碗绝对能装普通小碗两碗的量。

“嗝……”

秦思雅吃完,不好意思的打了个饱嗝,立马捂住嘴,左右看别人有没有笑话她。结果她发现,大家都吃的欢实,只有身边的张于看了她一眼,然后接着夹萝卜条吃。

虽然没人注意到她,但是她自己却脸红了一下。第一次来张于姥爷家,自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四章 祝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