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案开始
的羞辱。

现在这事情是绝对弹压不了的,也没有人能弹压,每个相关的人都知道这事情一定会往死里追究,每个人都急于摆脱自己身上的责任。

“我也有责任?”曹邦辅放声大笑:“我的责任就是没早一点赶到浙江来,我早到的话,就没有这一场淞沪之战了!是他胡宗宪擅做主张,不听宣调,抗命不遵,才有了今日的祸难!是他硬要打着一场毫无意义的仗,南直隶加浙江共计五万大军,却被一万五千个倭寇打得人仰马翻,耗时五十二天,死伤上千人不说,还让人家摸到南京,大大羞辱了一把,他就是造成这个结果的罪魁祸首!”

当赵文华的曹邦辅的奏疏同时抵达北京的时候,内阁里值守的严嵩就是第一个收到,也是第一个过目的人。

“曹邦辅……聪明人,可惜了,这样的聪明人不能为我所用,反而向徐华亭靠拢了,”严嵩看了一眼曹邦辅的奏疏,丢到一边,招呼严世蕃过来:“你看看他的奏疏,没有说其他的,反而向朝廷请罪,说这次南京的事情,他有推脱不掉的责任。”

严世蕃冷笑了一声:“他的责任大着呢,武进的驻军被他调走,倭寇才长驱直入!”

严嵩又拿起赵文华的奏疏看,皱起了眉头:“文华替胡宗宪开罪……指责南京守军和曹邦辅的罪责更大。”

严世蕃啐了一口:“爹,这么多年我就不知道你看上赵文华什么了,蠢得像狗熊似的!”

“那你聪明,你来给他重写一份。”严嵩戴上眼镜:“快点,陈洪说今晚上陛下可能就会结束打醮。”

严世蕃提起笔就刷刷写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篇奏疏就拟好,不仅痛哭流涕地请罪,说自己督师有过,而且将胡宗宪也骂了个狗血喷头,但骂的那几句也很值得推敲,比如“苦战二月,功亏一篑”,什么“单兵鏖战,颇多掣肘”,隐晦地点明了胡宗宪在淞沪取得的功绩,同时说胡宗宪是孤军奋战,从曹邦辅那里根本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支援,而且还受到他的“掣肘”。

严嵩过了一遍,觉得可以,又道:“南京的奏疏你看了吧,哪个骂得最狠?”

严世蕃咧嘴道:“那就是都御史王勉了,我可记得他骂胡宗宪,说是‘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欺天罔人……土地分裂,人民困苦,不得鸠集;而此人竟施施然厚诬天下,自以为有大功,犹偃然为天下儒师之首,既不能却敌,又辱宗社,荼毒生民,莫之能比。’”

严嵩道:“就是这封,等皇上一出关,就给他看。”

当自觉玄功更进一步的嘉靖帝出关,还没来得及跟陶天师讨论一下这次的练功心得呢,就见到了南京都御史王勉的奏疏,直接震怒了,仿佛被人狠狠打了几个耳光,顿时西苑精舍中充斥了他暴怒的咆哮,御用监的太监在殿外默默地数着,大概砸碎了二十多个彩瓷之后,嘉靖帝才怒喝身边的黄锦,去内阁把里面的人都叫过来。

李默和李本匆匆赶到了,他们最先承受了嘉靖帝的怒气:“仅仅七十二个倭寇,横扫南直隶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围攻南京首都,扣门城下,嚣张如此,宁不为朝廷之辱耶?”

两个人只好跪在地上任由皇帝发泄怒火,直到严嵩和徐阶赶来,两人已经被骂了小一刻钟了,心里对这后来来的两人充满了怨气,自己怎么就这么傻,提前赶来了呢?

“好啊,首辅、次辅都来了,”嘉靖帝冷笑道:“你们早就直到了南京城下的事情了吧,你们两个人有没有话说?朕放心地把天下托付给你们,你们就是这么给朕当家的!让一帮倭寇惊扰太祖皇帝的陵寝!”

四个人赶紧磕头请罪,说千错万错都是我们这些人的错,先把皇帝的怒气消弭了再说。

嘉靖帝痛骂了他们一顿,感觉胸中横亘的块垒似乎消下去了一点,才道:“……朕不明白,东南军队十数万,怎么会连这么点倭寇都奈何不了,任由他们横行无忌?”

严嵩便道:“……倭寇善于利用地形,善于设伏,而江南地形利于他们隐藏,却不利于官军大规模围剿,这是造成倭寇神出鬼没的原因;其二,卫所官兵大都不任战,只有卢镗、汤克宽他们招募的士兵与倭寇有一战之力,最后就是假倭真倭混杂,通风报信,使得官军对他们的搜捕更加困难。”

嘉靖帝就道:“朕不听这些说烂了的,你们每次都用这些理由打发朕。”

徐阶道:“倭寇之难并非始自嘉靖一朝,早在洪武开国的时候,倭患就很炽烈,也有国公守城的先例,永乐以后,其实倭寇从来没有停息过在东南沿海的掳掠,所以倭患连列祖列宗都不曾根除,何况陛下呢?如今只不过是说倭患比之前朝,更加深重而已。”

嘉靖帝听得舒服了许多,道:“但现在这个倭患已经到了不得不根除的地步,朕还指望你们,替朕完成前人不曾做到的事情呢。”

徐阶就道:“是,臣等惮忠宣力,誓要为陛下清除寰宇。”

他顿了一下道:“当年倭寇不过在浙东盘桓,现在倭寇打到了南直隶之地,为什么倭寇越发猖狂,越发深入了呢?臣觉得奇怪,以前卫所官兵打仗,反而常有捷报,如今特设江南总督,总览军政,按说更加规划全局,应该捷报频传了,怎么会反而让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嘉靖帝直起身来:“为什么?”

“臣也不知道,”徐阶道:“不过这江南总督恐怕在调兵统兵上,有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案开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