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大明首相>第十六章 想着珊娘盼着张居正
未出生前,高拱的父亲提督山东学政,他就随父在济南师从于致仕的都察院佥都御史李麟山,六年后又拜在先后任国子监祭酒大学士的致仕阁老贾咏门下,师从其学数年。此后,又游学河南会城开封,就学于大梁书院,师从当时的著名学者、以倡导“实学”著称的大学问家兼高官李梦阳、王廷相,学绩甚优,被大梁书院聘为教习,教授生徒。虽然高拱在中举十三年后才进士及第,但是他已经是学识深厚广博、满腹经纶的学问家了。而张居正虽寒窗苦读二十载,但工夫都用在四书五经、历科程墨、宗师考卷之类,不过是几块入仕的敲门砖而已,除了为科场夺标而死记硬背了一通四书五经,就谈不上什么其他学识了。况且,高拱大张居正近十三岁,进士及第早两科,他的同年陈以勤就是张居正会试阅卷官。士林是甚讲科第辈分的,对张居正来说,高拱乃名副其实的前辈、师长。加之,张居正观察到,高拱脸上流露出的是掩饰不住的傲气,断定他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遂暗自叮嘱自己,对高拱要敬而远之。

翰林院的文牍房里,高拱是常客,张居正每次去,几乎都会碰到他,而要阅看的故牍文翰又每每相同,彼此便有了亲近感。张居正虚心求教,高拱则倾心相谈,让他受益颇多。高拱感到张居正年少聪明,孜孜向学,给他讲什么,马上就能够领悟,并且对自己又甚崇拜,常对外人感慨:“居正自结交玄翁,长多少学问”,高拱听后,很是受用。如此一来,两人常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商榷治道,至忘形骸。脱离编修之职后,高拱在裕王府任讲官,又荐张居正步其后尘;高拱任国子监祭酒,则荐张居正任其助手——司业;高拱晋礼部侍郎后,受命主持重修《永乐大典》,提议张居正为分校官,各解原务,入馆办事。两人同心谋事,协力济务,融洽无间,不唯成为知己,还有了香火盟,近二十年的交谊,关系实非一般。对张居正来说,高拱亦师亦友,是他最敬佩的人。

徐阶是张居正在翰林院庶吉士时的授业老师,对张居正赏识有加,器重非常,他又是当朝首相,徐阶相召,张居正也只能与高拱改约。对此,高拱自然是体谅的。

因此,听了张居正的解释,高拱也就不好再摆出生气的架子,忙问:“叔大,你见到元翁,可知海瑞的事怎么样了?还有救吗?”

“待会儿说,待会儿说。”张居正一脸神秘,“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说呢!”

“喔?”高拱忙问,“叔大快说,何事?”

“嘿嘿,”张居正一笑,“弟最喜边吃酒边谈事,中玄兄,待酒过三巡,弟自然会说。”

作者维衡说:官场称谓很复杂,请大家适当注意一下。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想着珊娘盼着张居正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