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大明首相>第十五章 海瑞的院中摆着一口棺材
百官安能不小心翼翼,生恐稍有不慎就惹祸上身。

高拱却是今日到部后才听到海瑞上疏这件事的。

他对家人约束甚严,高福等人被明确警告,不许与人交通,无事就回家闭门不出,更不敢传什么闲话了。对礼部官员,高拱也明令禁止当直期间趋谒走动,僚属们无公务不敢去他的直房闲谈道路传闻。虽然海瑞上疏的事轰动官场,到处都在议论,但因奏本并未奉旨下部院议处,礼部尚书高拱竟一无所知。直到今日到了直房,司务李贽去送文牍,忍不住问:“大宗伯知海刚峰其人否?”

士林时尚,每以古职代称今官。吏部尚书称冢宰,户部尚书称大司农,礼部尚书称大宗伯,兵部尚书称大司马,刑部尚书称大司寇,工部尚书称大司空。故李贽私下偶以大宗伯称高拱。

高拱自然是知道海瑞的,对他的印象也不错。当李贽说到海刚峰时,他略一思忖,问:“是海外琼岛的海瑞吧?记得他字汝贤,号刚峰。”

一听高拱如是说,李贽就猜到高拱对海瑞上疏事尚不知晓,于是说:“海刚峰上了道《治安疏》,道路传闻,此疏用语之大胆,古今罕见!”随即把他听到的奏本要领,转述给高拱。

高拱惊诧不已,心里却也有几分快意。是啊,该从太平盛世的幻觉中警醒了。一意维持的局面,不能再没完没了继续下去了,但这话他不能在李贽面前说出口。为了掩饰自己的惊喜,他打破不与下属谈论坊间传闻的惯例,问:“司务可知,坊间对此事有何议论?”

李贽与海瑞同为举人出身,几乎同时进入官场做教谕,但海瑞已做过两任知县,升正六品主事;而李贽却只是打杂的从九品司务。提到海瑞,李贽心里总是酸溜溜的。高拱问他坊间传闻,他却以揶揄的语调说:“我李某进官场,纯为稻粱谋;人家海瑞呢,照他的话说,做官就是获得了为国尽忠、为百姓办事的机会,想发财就不应当选择做官。何其高尚耶!”

倘若别人这样说话,高拱一定严厉呵斥;他知道李贽是位有主见的人,也很率直,这个人对祖制成宪乃至名教圣训没有敬畏,常常冷嘲热讽,不少人到高拱这里告状,高拱私心也以为李贽确实有些过,但又觉得他勇气可嘉,对矫正官场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风气不无裨益,也就不与之计较,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今日听他说些海瑞的风凉话,心里虽不悦,却不想责备他,只是淡淡道:“海瑞的话没错的嘛!”

“当然没错,”李贽嘴角一撇说,“因为这番话,正是太祖皇帝对为官者的要求,谁敢提出异议?不过,倘若是别人说这话,一定被认为是说套话,他海瑞就不同,他说出来,就没有人怀疑是套话啦!”

“那是因为海刚峰言行一致,说到就做到。”高拱以辩驳的语气说。

“是以海瑞出名啦!”李贽酸酸地说,“关于他的传闻,一直源源不断,也常常成为京城官场的谈资。不过,据卑职所知,人们提到海瑞这个名字,多半会一笑置之,或者摇头不已,乃至说海瑞是善出风头之辈。说他自知以举人出身按部就班晋升无望,就另辟蹊径,千方百计邀取声名,以图超常任用。”

高拱猜李贽对海瑞大抵存有嫉妒之心,说话未必客观,也就不愿再继续说下去了,冷冷回道:“一本忠心,尽职尽责就好!”突然又忧心地说,“看来,海瑞这次是凶多吉少了!”

李贽一改对海瑞的揶揄腔调,叹口气说:“皇上雷霆之怒,海瑞旦夕难保!”

“嗖”地一股寒气,从高拱后背窜过。想到自己去冬的遭遇,不禁替海瑞感到惋惜,喃喃道:“但愿海瑞也有高某这般运气。”

作者维衡说:精于考证的朋友或许会说,回答嘉靖皇帝话的是黄锦,不是滕祥吧?是的。不过我要告诉大家,因为涉及人物太多,不能都一一写上,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不得不故意张冠李戴。这是要向大家说明的。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海瑞的院中摆着一口棺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