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凤舞隋末>第七百四五章 考题

王沣作为前朝督学,能够主动拿起新朝的律法来研究,已经是所谓的有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了,当然不可能还去了解什么新朝科举之事。

倒是他的儿子王贞如今也才三十出头,对于出仕当官还有着不少想法,所以这才暗中了解相关的事情,所以在这方面他倒是懂得比他亲爹要多。

而对于考试的内容居然用这等实务来作为题目感到很诧异,王沣还是自以为是的给出了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哪知道对于这个答案,他儿子王贞却是摇了摇头表示了不妥,道:“父亲,此题的答案乃是四项选一,分别是甲:全力抗旱、乙:全力治水、丙:先治水再抗旱、丁:先抗旱再治水;此外还有一个补充项,允许用五十个字进行补充说明,根据判题的标准,选择全力治水的乙项可以得半分,其余选项不得分,补充说明由判题导师酌情给分。”

“嘶!”王沣听了,也冷吸了一口气,想不到他的先治水再抗旱的选择居然是不得分的,当即就有些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了,不由问道:“怪哉!何故如此?”

其他人听来也都是满脸莫名不解,便都纷纷看向了王贞,结果王贞当着大家的面把书页一翻,亮与众人道:“诸位,此题在后页列举了解题思路:此题既是取舍题,问题的核心在与取舍而非平衡,所以优先考量的必须是事情的轻重缓急,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来看,旱情虽然有些紧迫,但比起水情而言却可以放缓来做,此外还需考量粮食减产和饥荒等灾情一旦出现,也并非一地一县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这必将会由朝廷进行统一的安排和调度,所以地方根本无需操心此事。”

听得这括王沣在内的诸人都是听得面面相窥愕然不已,哪知道这还没完,就听王贞继续读道:“那么,接下来的答题指南如此写道:此题表面上就算选对了全力治水的答案也只能得半分看似不合理,实际是专门留了五十字补充说明给予考生自由发挥,是希望考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识和见识,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行政办法和手段来帮助解决二者之间取舍平衡的问题,比如说发动民间百姓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参与治水和抗旱,或主动联系周边地县组织劳工来本县协助等等,乃至于提前联系好粮食和生活保障物资的货源,针对粮食减产和饥荒做好准备等等。”

听完王贞宣读的答题指南,王沣首先便觉得打开了眼界,不由叹道:“这……这如何仅是考题,这简直是把治国理政的方略,手把手来教啊!”

不错,作为一个考生,在了解这道题的解答方法的同时,不难把其中的内容和重点记下,日后要说真有机会能够成为地方官员,万一真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遇见了同样的问题,他岂不是信手就可以解决了?

惊叹之余,王沣便也让王贞再多多来读,结果王贞又抽了几道行测题来与众人研究,便发现这些题目基本上都与世人的行为、常识还有官府的行政举措有关,后来也才明白所谓的“行测”,乃是指“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的就是考生的行政能力,不由全都是叹为观止。

也不说王沣等人如何在震惊之中听题解题,却来说之前因为恼怒和羞愧愤然离去的马周等人,在甩手离开了王沣府邸之后,一群人先是在王家门口聚集议论,结果因为没论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是各自拱手拜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至于马周也与三五个挑唆他今日来搞事的同窗一道离开,径直去往了曲阜城中规模最大酒楼“文华楼”,待得上楼坐定,也就听马周道:“王督学今日所言,诸位以为如何?

马周同窗大多为薛郡本地人士,不少人之前更是孔家学府的学子,闻言自然是义愤填膺,气愤非常,直言这王沣肯定是想要跪舔新朝而不得,所以今日才会这般说话云云。

倒是马周被人当面打脸了之后,还是稍微自审了一下,不由点头叹道:“其实王督学所言倒也不差,自打杨隋定下以科举取士的成例之后,我辈读书人方才有了一条稳定、公平的晋身大道,比起前朝只看家世、名望要好上太多,此路既开,无有倒退之理,所以科举之事本身并无过错。”

听得马周如此总结,众同窗倒也认同,就听有人道:“我等不忿之处,非是科举本身,乃是新朝科举不循旧例,搞什么另辟蹊径,实是为难人哉!”

马周反倒是摇头道:“此点王督学也说得不错,正如公田法之事,为何我等家中的佃户就退佃,王督学家中的佃户就不曾,其实谁人不知这等免税、不税的方法于百姓而言是好事,只因损了我等利益才认为其是恶法,新朝科举另辟蹊径未必就是多此一举,只不过是看起来我等寒窗苦读十余载所学儒学似乎白费了功夫,也才觉得新朝可恶,岂有此理罢了!”

众人听来顿时呐呐不言,全都陷入了沉思沉默,恰好此时酒菜上来,众人便也闷头吃喝,各自思索起来。

待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也就见马周忽然满饮一杯,而后起身与诸人道:“诸位,我决定了!明日我便动身去往凤朝新都,寻一间静舍好好苦读一年,就不信考不上这新朝的科举!”

其他人听了,先是面面相窥,而后便是渐渐面有愧色,有人道:“宾王兄若要读书,在家便好了,何须去往新都?”

哪知马周却是摇头答道:“今次我自清河来,因心中早有偏见,所以并未深入新都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五章 考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