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执宰大宋>第316章 新鲜出炉的相公

王安石确实不愧为未央赠送的“神剑”二字,当真是猛将兄一枚。

面对赵祯,人家侃侃而谈,谈古论今,历朝历代的弊端,在他嘴里如同流水一般涌了出来,最后,王安石总结了一些,终于说出了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未央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文彦博、贾昌朝等文臣,狄青、曹佾等将门武将,一个个听得呲牙咧嘴。

要是按照王安石这么干下去,天下也就没什么世家大族了,当然,也就没什么有钱人了,因为大家都一样的穷,一样的安贫乐道,谁也不用羡慕谁。

未央啧啧的赞叹,多美好的乌托邦理想啊,可惜在大宋,绝对是实现不了的,这玩意就算是后世太祖,以改天换地的决心,都没有彻底成功,实乃太祖生平憾事,王安石要是能成功才怪了。

不过这家伙确实是个妖孽,他又惊艳的才学,特立独行的生活风格,放在优礼士大夫的宋代,基本属于躺着都红,不管做官还是做才子,舒适优雅人生都在前方招手。但“妖人”王安石最叫宋朝人唏嘘的正是这事:人生每一步,偏偏就朝着自讨苦吃的路数走。

从十七岁跟随父亲来到江陵起,年龄放今天只是高中生的王安石,就开始不停“找苦”,大家都在吟诗弄月,他却爱扎田间地头,逮住老农民学习种地施肥。二十一岁科场登第时,大家打破了头皮抢京官,他卷上铺盖卷就去做最苦的地方官,到任后就蓬头垢面的跑去农村调查,还创下过十天跑遍十四个乡的强大记录。跑完后就风风火火干活,多少又穷又苦的地方,竟都叫他治得丰衣足食。

这般十几年如一日的自讨苦吃,也终于叫“妖人”王安石红遍大宋,名气一年赛一年看涨。

悠闲才子你不做,高官厚禄你不要,王安石到底要什么?

他想要的,却是一个那时大宋朝堂高官们,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事:挽救这个看上去无比繁荣,其实已深陷危机的大宋朝。

在未央的眼里,王安石绝对是一个奇葩,所谓“王安石变法”,更是奇葩中的奇葩。

朝臣们听着王安石侃侃而谈,文彦博终于忍不住了,他跳了出来,大声喝止道:“王介甫,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王安石冷笑道:“法制且在,则财用宜足,中国宜强,今皆不然,未可谓法制且在也。”

文彦博大怒,“务要人推行耳。”

王安石凛然不惧,“若务要人推行,则须搜举材者,而纠罴软偷惰不奉法令之人,除去之,如是则人心岂能无不悦。”

文彦博顿时哑口无声,王安石转身对赵祯躬身道:“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闻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未央听得兴高采烈,恨不得大声叫好,但是满朝文武,都面色肃然,看向王安石的眼光,如同看向仇寇一般。

未央恍然大悟,此事的王安石是如一把锋锐的钢刀一般,任满朝敌人林立,却是毫不犹豫硬杠,这位猛将兄,在历史上就不曾服软,如今年轻气盛,比历史上早入朝二十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最佳年华,又怎么可能服软?

不过这么树敌,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赵祯需要的是能臣干吏,而不是只会动嘴皮子的迂腐官员,王安石乃是神剑,自然有神剑之锋锐,恰当其时的出现,不仅仅会得到赵祯的庇护,还会得到未央的庇护,这两位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权势最大的两个人,一在君权,一在金权,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有这两个人庇护,王安石的路,也会顺当不少。

至于坏处,那更是显而易见了,连狄青这个军神,一直跟文官尿不到一壶里的家伙都大摇其头,站到一块去了,可谓是满朝皆敌,比未央还招人恨,妥妥的箭靶子一枚啊!

不过人家根本不在乎,这可能就是纯粹的人与心思龌蹉的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未央暗自为王安石喝彩的时候,赵祯的眼中,也是异彩连连。

文彦博、贾昌朝等人围着王安石大肆鞭挞,王安石更是大杀四方,把朝臣们驳的体无完肤。

曹佾悄悄的蹭到了未央身边,捅了捅未央,低声道:“哪儿弄来的一个愣头青,这在开封能活过三天,都算是他有本事。”

未央瞥了他一眼,悠然道:“他必须活着,而且还必须好好活着,此人对于我


状态提示:第316章 新鲜出炉的相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