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藏冰>第二百五十一章:明镜楼台,各有千秋志【二合一】
贩夫走卒摆摊贩卖,亦或是平民百姓赶集逛会奔波行走于帝都街巷之间,每日清晨必行的事情就是对着这两尊明镜的任意一尊,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并虔心祈祷,恭敬拜祭一炷香,奉若神明般尊敬。

各地方官员或边境将领进京述职,必行公务并不是首个进宫面圣,更不是到司礼部学习冗杂繁琐的帝都礼节,而是五笔分别向两尊明镜行大礼,跪拜叩头。

口中还得低念帝都流传千古的以示对先人对王朝无上的敬畏。

如此一来,无论为君者还是百姓,都会在明镜前万众一心,作为君上,历代曲晋帝公丕帝王家,都会借此来更好地抓住民心人心。

二尊明镜,无疑是极好的笼络人心之法,经历历代君王亲生体会而长盛不衰的帝王心术中,有一条长久不变的规律,但凡有信仰的人,想要控制起来,便是易如反掌。

举国信佛者,只需以佛治国,则万众归心。

举国崇道者,只需依道治国,则万民同法。

这不仅仅是曲晋王朝帝王家可得民心的一大原因,更是蓬莱三岛香客不断,永不用担心财帛无处来的重要原因。

久而久之,每日上朝前,代代帝王都会早起一个时辰,以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沿主青龙大道直行,随着满城百姓一般,向着距离宫城最近向着阳气的明镜施礼祭拜。

故而,阳气明镜此间日日大礼之状,反倒成了曲晋国内最有名的一处盛景神迹,时时都有无数曲晋人亦或是他国人慕名而来,只为一见这万众祭拜明镜的盛礼。

今日,圣帝带百官行过祭拜礼过后,却并未回到上朝,反而命百官入宫殿候旨,而自己却在几个贴身侍卫的保护下,大张旗鼓的来到朝中唯一的一处道观,静知观内。

而后他屏退左右,只于观中一位道法高卓,看来仙风道骨一身灵气道韵的老道士在内院叙话。

这位老道不止看来骨骼清奇,形容更是超乎常人的神异,眼含双瞳,诡异非常。

与之对视时,会发觉有一股超然灵秀的道法自然之气涌入体内,分外舒适,透彻心灵。

双瞳老道无眉无须,面净如青栀,头上雪白长发梳成一个道髻,整齐平朴。

如果从上至下观察其人,除却双瞳一点神异外,此人左手仅有四只手指,无小指,而右手小指处却并排长了两根细指,合六根手指。

双手叠加虽固十之数,但看来异常古怪惊人。

圣帝知他所修乃是“有缺道”,是一种非常人所修的道,据说所创立者乃是一独臂独腿单目已瞎的小道士。

仅有此道初创者,也就是那小道士一人凭借此道登天端,其后除非天生神异者,否则鲜有人会效法,也就更没有人会借此登天。

所修此道者,周身各处均要与他人不同,似乎正为了迎合“大道有缺”四字真言而刻意为之,欲练此道,其法古怪莫名,令人叹为观止。

当日周倾在天下道统的藏冰观道德阁中并未看到任何有关的修行典籍,由此观之,此道并未被道统所承认。

这老道正是因为执念于自己天生双瞳,天生与他人相比有其缺。

自觉唯有修行此才能有所大成,因而自残双手双脚,寻良医为自己断指移接,只为换得一个周身必有其缺的资格来修行有缺道。

他也因此被从前所拜师门观门驱逐,逼不得已流落江湖。

也因其形容太过吓人,在江湖中屡屡遭人嫌弃折磨,非打即骂,吃遍人世百般苦楚,最终仍以坦然对之,心中怨恨在日益深厚的道法之中渐渐消磨干净。

其人所修虽非常人所能及,但胸有沟壑,除却修行时进境极快,一日千里,由于体质问题补虚十年方成,但在补虚之后,他凭借有缺道,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横跨四重境,最终走到第三步,登天之下。

距离登天一步之遥,他突然发觉自己身受影响,有缺之道早已根深蒂固,自己基本不可能独善其身,自立己道。

可心中志向不平的他,不愿就此委顿于被江湖推崇为顶尖高手的四重第三步,宁愿摒弃从前所有长处与道法,退道重修。

正在其退功之际,最为落魄无以为继之时,乃是明眼识人的圣帝一眼看出其人不凡,将之请入宫城,对之以兄弟之日,二人相见甚晚,结为八拜之交。

事后,圣帝将完全向老道展开,老道苦读圣贤经道数十载,闭关思修,重补四虚,重以己道再上四重第三步。

这一次,他道法通畅,周身气机已达归一之境,一朝入得道门中人追求无数年都无法寻求的高深境界,终于自立己道,一步登天。

自此,他无声无息,其名不扬的成为了曲晋王朝第一也是唯一一位登天的高手。

自登天以后,老道与圣帝关系更为微妙,圣帝敬之依旧如兄长,如上宾,却从不要求老道做任何事情。

甚至因为老道不喜宫中烦扰气闷,单独为老道在这寸土寸金的太颖城中修筑了一座占地甚广,院落众多的静知观。

这并非是要老道站在世人眼光的中心,将老道的身份与实力公之于众。

反而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谁能够想到,这个虽然是圣帝义兄,但在静知观中从来不问人间一草一木,只苦心精读道法,时常与观中其他道人论断道门长短的双瞳老道,是一位浩大天下间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的天端高手!

近年来,圣帝在太叔离等一众主战派的东征郑庭国屡建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一章:明镜楼台,各有千秋志【二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