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恐怖悬疑>秦陵记九龙抬棺>第十四章 历史的疑点

“疑点太多,有些事,并不像现在的专家教授说的那样简单。”姜子山的父亲停顿了一下,扶了扶衣领继续说道:“第一个疑点,徐福第一次寻找丹药消失了好几年,这几年时间他在哪?这期间并没有任何记载,而徐福作为天下第一方士,这几年时间并没有任何的传说野史流传下来。这不奇怪吗?”

“第二个疑点,徐福如果没找到长生不老的丹药,为何要在几年后回来上报始皇帝,说他已经找到了长生不老的丹药,难道他不怕拿不出来丹药,因欺君之罪而杀掉他,甚至夷灭九族?”

“第三个疑点,如果徐福想要避免杀身之祸,为何第二次回来之后,要带上了3000童男童女还有几百甲士?要知道,几百甲士定然有头目,甚至是某位将军的带领,如此大的秘密,始皇帝不可能不派一名亲信前去,始皇帝本来就生性多疑,这不老丹药拿到手,徐福可以自己吃掉,为何还要给他呢?他要是想叛逃避祸,这些甲士可不会心慈手软。”

“第四个疑点,李斯作为秦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为何要与一个太监头赵高合作,废长立幼,而且还是立了一个排行18的胡亥?仅仅是因为胡亥最讨始皇帝喜欢,最听始皇帝的话?这不太可能,李斯作为始皇帝忠实的追随者,难道他不知道胡亥只是个无才无德的废物吗?想要大秦江山坐稳坐牢,长治久安,公子扶苏才真正的人选。然而李斯并不是个昏庸无能的人,也并不是持人。李斯是始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李斯必然知道徐福寻找这长生不老的始末,所以他应该是得到了始皇帝的某种密令,制作了这个密码盒子,把秘密留下来。”

“第五个疑点,始皇帝死后,他到底埋葬哪里?西安的皇陵?到目前为止也无定论,他的尸骨至今也没有找到。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盗墓已经猖獗,始皇帝作为千古一帝,难道会傻到做一个那么大的坟墓让人去偷?奴役几十万工匠建造如此规模的陵墓,可能保守住这座陵墓秘密吗?三国的曹操还疑冢72座,难道始皇帝不懂这个道理?”

“疑点六,六国一统之后,始皇帝巡游天下,在现在文登召文台这,召天下文人歌功颂德,这就是个巨大的疑点,召文台,比那些名川大山来说,也就算是个小土包,就是比它旁边的峰山,也要小上好几圈,依照始皇帝的性格,为何不去近在咫尺,更高一些的峰山上召文,而选择这么个小土包?况且,古人多信风水之说,昆嵛山脉是胶东的龙脉所在,其龙头为泰礴顶,始皇帝为何不去泰礴顶?那里更显帝王之气。”

“疑点七算了,不说了,疑点太多,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就按照这些疑点分析,最后只有两种结论,第一,文登这里离蓬莱仙岛与日本最近,算是个中间点,徐福不管从哪里得到仙药,都可以第一时间送到,第二,既然为了第一时间把丹药送到始皇帝的手中,这里必然要有一个落脚点,始皇帝不可能在这里等徐福一辈子,这个落脚点怎么做才不太会引起别人的注意?那就是在这里建造一个‘景区’,所谓灯下黑,既然这里这么多人来过,就没人会想到,始皇帝在这里建造一座地宫,一座属于他自己的真正地下世界。”

说完,他看着姜子山,似乎是在等姜子山消化他所说的这些,就在姜子山前面站着,静静的看着他。

姜子山的父亲,一口气说出了6大疑点,听的姜子山是目瞪口呆,他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位与他朝夕相处30年的老人,他惊讶的发现,这位老人的身上,有一种他看不清,也说不上来的诡秘,愣了一会,姜子山问道:“既然是长生不老丹,那秦始皇死了之后,就没用了吧?为何还要在这建立一个地宫呢?”

“这枚长生不老丹,应该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还能起死回生?”姜子山的脑浆已经沸腾了,到现在他也不相信有长生不老,更别说还有起死回生!

“这就要从李斯与赵高废掉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王说起了。为何要废掉扶苏?答案就是,扶苏有能力管理国家,可是他却并不太听话,始皇帝需要的是一个绝对听话的接班人,如果可以起死回生,他可以毫不费力的从胡亥手中接管这个国家,而如果是扶苏执政,他要从扶苏的手中,从新接管这个国家就会变的无比麻烦,甚至是扶苏做几年皇帝以后,始皇帝根本就无法撼动扶苏的地位。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始皇帝无法撼动扶苏的地位?为什么?”

“扶苏向来以仁治国,始皇帝以暴治国,他深知,扶苏以仁治国,天下百姓一定会支持扶苏,否则始皇帝也不会‘焚书坑儒’,更不会奴役百万修建阿房宫。而且,最重要的是,徐福不一定要几年才能回来,这时候忠于始皇帝的大臣,大部分都应该埋于黄土之下了,新进之臣谁会拜服一个暴政的皇帝呢?”

“原来如此。”听到父亲的分析,姜子山也觉着在理儿,他挠挠头继续问道:“按照您的分析,确实有道理,既然徐福找到了长生不老丹,那为何始皇帝并没有复活呢?”

“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据我们手中的资料来看,徐福可能是过了几年才回来,那时候始皇帝早已是一具骨架,或者是水银并没有把他的尸骨保存的很好,导致无法复活,第二个可能是,那时候天下已经大乱,秦朝早已不复存在,徐福也并不想这位暴君就这样复活吧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 历史的疑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