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盛世先忧>第134章惜醉

“松下观棋无细问,回神已是烂柯人”

-

“百年屈辱,今朝洗刷,令人快哉!”邓属跟着我叹道。随后,邓属又跟我说道:“对了,先生,我动身之时听闻,张议潭要留在长安为质。”

初闻此讯,令人唏嘘。于是我转过身,问邓属道:“是陛下要求的,还是张议潭主动提出的?”

“听二公子说,是老堂主给张议潮出的主意。”邓属答道。

这在我意料之外,细想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遂叹道:“老堂主真是洞悉帝心啊······”

邓属在山上盘桓数日,之后就回洛阳过年去了。

三年后的一天,邓属依然是着急忙慌地上山。这次他带来的,却是一个让我痛苦的消息。

我邀邓属在草庐坐下后,邓属表情凝重地对我说道:“先生,陛下给死于‘甘露之变’的百官平反了,但···郑注和李训除外。”

“仅此二人没有昭雪吗?”我皱眉追问道。

邓属点点头,回我道:“嗯···二公子让人提醒陛下,陛下却坚持说,此二人乃罪魁祸首,险些倾覆大唐,罪无可恕,其亲族不赦。知道这些话后,二公子便没有再多做什么。临行时,二公子特意嘱咐我,让我替他跟先生说声抱歉!”

“此事乃圣心独裁,二公子也无计可施,我不怪他。要怪,也只怪陛下不分是非曲直。文宗朝,宦官一手遮天,在那样的情形下,郑注和李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实乃忠勇义士,怎会是‘罪无可恕’呢?虽然他们操之过急,未能成功,但初心是为了国家和皇室,怎可指责他‘倾覆大唐’?如此耳食之言,岂不让天下仁人志士寒心?”我有些愤慨地接过话,又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哎······”

“二公子还未将此事知会岭南,他让我问先生,是否需要知会那边?”邓属问道。

我想了想,回道:“还是告诉他们吧···这种事,不必瞒着。珠玑有权知道真相,纵然真相残酷无情,也无需欺瞒。他是个坚韧不拔的人,能承受得住。对了,他近况如何?”

“诗岚姑娘的近况,我所知不多。听闻几年前他诞下一女,想来应该还不错。”邓属答道。

我点点头,心中念着珠玑,口中对邓属说道:“那就好···他半世漂泊,孤苦伶仃,如今能栖身岭南,实在是件幸事。”

“哦,还有一事忘了说。李椅找到二公子,想探听先生的下落。二公子问,是否要告知他?”邓属转述萧秀的话,问我道。

我回想起与李椅的过往,心中愧疚,于是回道:“还是不要告知了吧。他···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对了,他的父亲,卫国公如今怎么样?”

“卫国公···”邓属有些支支吾吾,随后突然问我:“先生,你的‘醉梦令’之毒,解得如何?”

我有些不解,不过还是如实回答他:“上次神医孙来放完血后,已经让我停止服用压制毒性的解药了。不过神医孙说,还需放两次血,才能彻底去除毒性。邓领卫为何突然问此事?”

“那先生的身体如何?是否恢复到从前?”邓属没有回复我,反而追问道。

我虽不解,但还是诚恳回道:“已经好了许多,‘醉梦令’的症状都消失了。”

“那···我应该可以说了。”邓属低着头,自语道。

我愈发纳闷,问道:“邓领卫怎么了?”

“哦···没什么。大中元年,卫国公被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等卫国公抵达潮州,他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这样的路途颠沛,让已经耳顺之年的老国公染上了恶疾。一年后,在大中三年十二月,卫国公于崖州病逝。由于神医孙说先生那时正是解毒的关键时期,不可大喜大悲,故而府中便对先生瞒了此事。万望先生见谅!”邓属有些内疚地对我说道。

我听完,悲从心起,但见到邓属的无措,还是先安抚他道:“邓领卫和府中的苦心,我感激不尽。哎···卫国公如此下场,都是我的错。若那时你们告知我,或许我真的会痛彻心扉。即便是现在闻之,也让我为其哀伤。”

“是啊,无数学子都对他的遭遇嗟叹感怀。白崇儒还写了首诗,其中两句,广为传颂:‘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因为这两句诗,还让陛下特意下旨,令身为秘书省校书郎的白崇儒,好好校书,反思己过。从那以后,白崇儒再无升迁。”邓属跟我介绍道。

我心中想起许多事,自言自语道:“‘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南望···难忘···这么些年了,白崇儒始终未曾改变。看来一个人若秉性耿直纯善,是难以被他人改变的,哪怕是父兄亲友也无法改变。他做校书郎,虽有些大材小用,不过在当下的朝局中,是最为合适的。”

“是啊,一个人的秉性很重要!二公子也说,用人之时,才华只决定是否胜任,而秉性才能看出是否合适。比如李椅,就不太适合朝堂。”邓属接过我的话,有感而发。

我看向他,很认真地问:“卫国公仙逝后,李椅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处理完老国公的后事,李椅就踏上了云游之路。这些年,他游历了各处的名山大川。当然,知道柳泌就是曾经在此山中遇到的人,他就没有往这里来。前不久他回长安,通过郭靖节找到二公子,探听先生的消息。”邓属回道。

我追问道:“郭靖节?他不是不喜


状态提示:第134章惜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