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剑侠奇情>第二章 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
三十余里处有一处很大的集市,当然这里的大只是针对方圆五十里内的集市而言。定为五天赶一次集,杨大力曾带杨安去过一次,需沿着村口的小河而下,大约九里路,到汇流的大河口再乘船逆江而上,大约二十八里水路就到集市了。集市倒也有他那个时代乡集那么热闹,毕竟方圆百里就这一家集市通往县城,有许多外来的商客都会来此地收购山货,周边村子的百姓也大多选择到此贩卖山货或购买盐。

用过早餐之后,刘英娘需要把杨大力昨天猎到的山羊肉和花豹肉用盐腌制起来,不然很容易变质,所以管孩子的任务就落在杨安身上了,他推着弟弟妹妹的婴儿车进了自己的小竹屋,婴儿车是他按照千年后婴儿车的样式自己亲手做的,同时还做了两套婴儿摇床,放在父母的卧房里。

竹屋里十分简洁,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靠椅,桌子靠窗边,桌子上的笔架挂着五支大小不一的狼毫笔,笔架前有一方砚台和几块墨条,旁边还堆着许多削好的竹简,桌子旁还放了一个成年人那么高的木架,木架上更是堆满了绑好的竹简。

桌上的笔墨砚台都是杨安自己制作的,因为这些东西极为少有,只有在县府城里才买得到,而且很不便宜。这五支笔是正宗的狼毫制成,杨大力每年都能猎到三五只野狼,每次杨安都会取一些狼毫存起来,用于制笔。砚台是杨安在河里捡来的一块石头打磨而成,墨条则是砍了松树烧成松烟,研磨成粉,再跟一种树脂调和凝固而成。纸张制起来更麻烦,所以就用最原始的竹简代替了。

杨安原本就有参加科举的打算,他身体康复之后,为了避免自己把脑海中记得的部分经史子集忘记,便开始把记得的内容重新写出来,一来可以加深印象,二来也方便以后查阅。

默写的过程中,杨安发现自己对曾经看过的书都记忆清晰,虽然不至于一字不差的记得,但总记得八九成内容。

杨安还发现老道留给他的道德经与他所熟知的道德经不太一样,大部分内容虽然相同,但有些地方却大不一样。他不确定自己熟悉的百家经典内容是否与这个时代的一样,不过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他想着现在先温习自己熟知的,等以后有机会拜读当今的书籍,再把不同的那部分内容重新熟记就是了。

到目前为止,杨安已经默写出儒道两家的经典之作,近几日他正在默写孙子兵法,已经写了小半卷。

他写一会儿又停下来逗弄两个小家伙,如此反复,时间倒也过得很快。

刘英娘在把肉腌制好后,就来把两个小家伙带走了。到了午时,杨安又练了一遍老道教的呼吸吐纳法,吃过午饭之后,杨安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默写。

这个时期的普通百姓家庭是不吃午饭的,只有朝食和晚食两餐,不过杨安不习惯那样的饮食方式,于是家里开始养成吃午饭的习惯。

到晡时,竹屋里传来清脆悠扬的笛声,罗山村里的孩童们开始往杨大力家的院里跑,不一会儿院里已经围了十几个孩童,有男有女,大一些的有十三四岁,年纪小的只有三四岁。有几个女孩子手里拿着短笛,还有几人手里拿着一卷竹简。

笛声停罢,杨安从竹屋里出来,一群孩子立马围了过来,有的叫“七郎”,有的叫“小七叔”。乱哄哄的一片,甚为欢庆。

这个时期的人们大多过得清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杨安身体康复之后,无聊之际,便做了一支笛子和一支洞箫,闲来无事,便吹上一曲打发时间,当时吸引了村子里所有孩童和一些大人们的围观,杨安心念一动,决定在空余时间教村里的孩童们读一些书,希望因此能改变他们的将来。

他打出老道的名义,跟族长杨德福提及此事,不想族长欣然同意,还大力支持,因为族长年轻时也曾外出谋生,见过些世面,他十分清楚读书的重要性,之前他也想过让村里的孩子读书,但族中又没有读过书的族老,更拿不出钱请西席先生。而杨安是他亲眼看着老道救活的,对老道的本事他从未怀疑过。

为了避免时间冲突,影响大家下田劳作,杨德福把授课时间定在晡时,因为这个时间大家都从田间干活回来了。这个时期的孩童很小就要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了,虽然他们还干不了太重的活儿,但放牛除草的事情还是做的来的。

杨安带着一群孩子来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槐树下立了一个茅草亭,这里就是授课地点,亭子里挂着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一米的木板,木板刷了一层黑漆,是杨安授课用的黑板。

授学是在去年三月开始的,那时杨安刚完全康复,到现在已经有十五个月了,杨安最开始教的是千字文,因为授课时间短的关系,花了半年时间才教完,千字文学完之后,又开始教孝经,目前正在教论语为政篇,杨安偶尔还教一些基础算学,大多时候,都只是要求他们强行背诵下来,不做过多的讲解。

授完课之后,几个喜欢音律的孩童又缠着他教了首曲子,各自欢欢喜喜的回家了。

傍晚时分,杨大力才背着三百多斤粮食,踏着月色回来。


状态提示:第二章 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