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国宝级设计师>第244章:那个女孩送我一束花
手把台北博物馆的珍藏的名画融入其中。

所以中国画都属于中国元素,但是这个元素,确实台湾地区独有的特色,内地的学生就不可能会把台湾这边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

民族的就是世界。

同样,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元素,同样也归类于中华民族的元素,也可以称为中国风。

所以台湾的学生就真的把他们的少数民族服装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就好像来自于高山族的学生以及阿美族的学生就真的把他们民族的服饰融入自己设计作品当中。

难道还能够限制着人家做这种尝试不成。

不可能限制。

因为灵感来源于生活,所谓的生活,最为直观的理解,就是自己所生活过的地方。

如果学生本身就是少数民族,他们把自己的民族服饰元素融入时装设计之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欧美的著名设计师就喜欢这么干,没事就喜欢把一些民族的图腾融入他们设计作品当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设计本身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体现。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生活越好越需要设计。

带有创新力的设计是当代生活绕不开的元素,从世界范围来讲也是这样的。

一些欧美国家,他们的设计是很超前的,这和社会进步、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一个设计师,首先应该需要很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这个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基础,一个是设计基础,再有就是审美眼光,这个很重要。

当然,还有对于周围事物的长时间关注,没有专注的毅力,恒心耐心,肯定是做不好的,还有,设计师的视野要宽,因为设计是综合性的,所以视野含括国际、国内、中外古今,都要去了解,从各个层面去吸取设计的灵感,不断地充实新的设计作品,总之,设计师需要全方面的基础和眼光。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践的学生有实践的优点,燕服这边同样也是如此。

他们同样也很优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服装学院这边派遣过来参加联展毕业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实验班。

就是相比较其他班,实验班的学生更加厉害一切,基本上之前是毕设大秀,获奖的学生,实验班就占据了大部分,不管是李明哲所在的实验一班还是林峥嵘所在实验二班,都是如此。

当然,最大的赢家肯定是实验二班,谁让这是林峥嵘所在的班级呢。

他一个金奖选手,就秒杀整个二班。

不仅服装学院的毕设大秀会有金奖,这一次的联展,同样也会评奖。

奖项跟之前毕设大秀的差不多,都是金银铜以及其他的优秀奖项。

奖项的评比,实际上,对于林峥嵘或者对于燕服代表团来说,已经没有啥悬念了。

林峥嵘的作品都在汉帛奖总决赛获得金奖,如果两个高校联展,还拿不下金奖,那就天理不容了。

联展的评委也不瞎,他们也没有必要推翻汉帛奖评委的结论,所以林峥嵘的金奖毋容置疑,除此之外,银奖的悬念也不大。

栗粒肯定是两个银奖之一。

这样一来,实践大学这边肯定是要出一名银奖获得者的。

不管是平均主义还是照顾东道主的颜面,实践大学肯定要有一个学生获得银奖。

而实践这边的银奖获得者,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就是沈曼妮。

两个都是班长,而且都是林峥嵘所在班级的班长,都是女人。

如果非要说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两人站在台上身高差别有点大,就算沈曼妮已经穿着高跟鞋了,还是比栗粒矮了不少,原因很简单,栗粒也穿高跟鞋了。

谁让她今天也是走秀模特呢。

之前在秀场的时候,除了认识他们的人,他们两人在t台上并不太显眼。

因为实践的学生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台上是属于玩票,终究是跟燕服主场不太一样,但是等他们登台再次领奖的时候,这种突兀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谁让他们的身高足够鹤立鸡群,除此之外,他们的服装也是一大特点。

不管是栗粒还是林峥嵘都没有来得换装就登台领奖,这样一来就跟其他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

在台上领奖的学生,他们两人最是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加上又是金奖跟银奖的获得者,那种独特就更加的明显。

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他们是穿着礼服上台领奖的。

这样一来,沈曼妮的气场就弱了不少。

就算她作为联展的开场主场人之一,同样也穿着礼服,但是站在林峥嵘跟栗粒的身边,谁都下意识把她当作陪村。

这一点,从沈曼妮幽怨的目光之中就可以判断得出来。

银奖两个,铜奖当然也是两个。

其中也就是涵百灵,另外一个就是台湾的姑娘。

好像除了林峥嵘一个男生,就没有其他男生能够获得金银铜奖项。

除此之外,其他单项奖以及优秀奖也被其他学生均分了。

这一次联展,获奖不是主要的目的。

更多是一种两岸间的交流趋势,学生们以不同的视角和设计理念分别诠释了两岸当代大学生对时尚的设计和理解。

联展结束之后,最为热闹的,并不是燕服这边,而是实践大学的毕业生呢。

因为这是他们毕业秀,所以联展结束


状态提示:第244章:那个女孩送我一束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