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非常车间>第 381 章 修仙
量的目的。古代道家通过修道方式,期望实现超脱生死,斩断痛苦不以物累,最终实现不老不死,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在,返璞归真的境界。

修道,至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继承和发扬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其门徒曾子所著的,子思所著的,阐述儒家的养生修身心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有益于心身的健康。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儒家养生之道要懂得“收放心”,“养吾浩然之气”。修道是古人希望长生久视,通过对生命理解和平常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总结出的修炼方法。

在这个世界,修道极为修仙,两个可以混为一谈,因为入道者,首先修的就是道心,道心稳固,再谈修仙。所以每年去寻仙访道的人犹如过江之鲫,但是真正收入门下的却寥寥无几。

俗人修仙,皆是为了一己私欲,想凭借修仙之力为所欲为,这是大部分求道者的想法。虽然有些人并不这么想,但是他们道心不坚定,以后难免被红尘世俗中的酒色财气所迷惑,沦落其中,百年修行毁于一旦。

这个世界,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进了这个圈子就注定与世俗无缘了。

曰:“不食者,不死而神。”:“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著有一书,认为山林是道者避隐合药之处,强调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又说:“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他认为归隐山林是一件很庄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为合药之所”,是他选择炼丹地的主要外部条件。他认为宗教是神圣的作业,还“宜入名山”,远离俗人。为道之士“莫不飘渺绝迹幽隐山林。”

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交炽。对修仙者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不过修仙长生是夺造化之能的逆天举动,会受到天劫的制衡考验,飞升之路极为崎岖难行。

天劫是自然界对强横生命的一种制约,只有经历过天劫的洗礼蜕变,才能炼就神体超然物外,渡不过者则化为劫灰重归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并没有这种烦恼,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并不会降临。但当修仙功法不断完善,有效的修炼法门大量普及,长生变得轻而易举后,如何抵御天劫就成了莜关修仙者生死的头等大事。修炼,成为绝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务。

为了飞升天界或抗劫保命,无论正邪旁门都极为重视修炼。正道偏重内炼自身精元,旁门喜好借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采补夺元炼魂,各派修炼的方式途径不同,但飞升上界都需要经历各种天劫考验。浩瀚天威是检验修仙者修炼成果的试金石,即使借助法宝主动舍弃肉身“兵解”逃脱,迟早还是要重新面对考验。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之不足也。”晋葛洪引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梁陶弘景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而北周的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唐时的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宋张君房“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


状态提示:第 381 章 修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