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东汉末年>第三百一十二章 交州之行(十七)
。他的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并非初生牛犊一般无知的自大,而是建立在世所共知的事实面前,他是天下第一,无可置疑。

黄忠也是相似,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武功练到了这等境界后,眼光自也高了,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你便很难跟他聊民族主义。因此,黄忠听到郭斌一心为公的言语,心中便不由得涌起了知己之情。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在父子对坐之时,黄叙对他说的话。

他这个儿子虽然自幼体弱,又是不爱说话的性子,却极是聪颖睿智。那晚黄叙对黄忠道:“父亲为了儿子的病情耽误了前程,儿子内心极是不安。”阻住要说话的黄忠,黄叙继续说道:“荆州四战之地,南阳人杰地灵,更是光武帝龙兴之所,世家大族盘踞其间。然其间豪门大户,邓氏、阴氏以外戚而灭;李、吴、贾、岑等国朝初年的大族亦是人才凋零。如今黄巾四起,天下扰攘,各地豪杰奋起,而南阳独无一人可依。日后一旦有事,则不是改换门庭,做个贰臣,便是一番愚忠,最终是人死族灭的下场。”

这一番话说得黄忠陷入沉默,黄叙的话他一向极听得进去的,这一番话中说得也是有理有据。

创立东汉一朝的光武帝刘秀,本是南阳人,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终于成了天下的共主。东汉立国之初,南阳人在朝堂上占有绝对优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籍者十三人。光武帝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皆南阳人。

后来,为了将强中央集权,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光武帝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皆南阳人。

然而,即便是祖宗们曾抢下了这么多的好牌,也挡不住不肖子孙的败坏。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后汉末年的世家大族。根据冯世明先生在《东汉官僚的地域构成研究》里的统计,朝中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五十二人,和帝至顺帝为三十八人,桓帝之后为十二人。

黄叙话里的意思是,如今这汉家的江山怕是要发生动乱了,荆州处于四战之地,势必会引起各路人马的争抢。而南阳却未曾出现一个可以统领大伙儿争雄天下,保全南阳的豪门大族。若是一定要效力荆州的话,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为了保全性命而反复改换门庭,做个贰臣;另一个则是对一个统治者尽愚忠,身死族灭。显然,这两种结局,都不是太理想。

黄叙所没有说的是,南阳作为帝乡,经济极为发达,政治地位也很特殊。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迁不轨之民于南阳”,而这些所谓的“不轨之民”,便是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因为在刚刚建立的秦朝眼中,最危险的便是当初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这些富豪们无不与六国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人有钱,有文化、有见识,是最应该提防的人。而重农抑商的国策,则导致商人和手工业者也被纳入“不轨之民”的范围之中。

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南阳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冶铁业极为发达,成为天下有名的冶铁业中心之一。所以,到了这东汉末年,发达的经济、富裕的豪族、产量极高的冶铁业,都成为吸引各方豪雄攻略南阳的吸铁石,南阳的混乱自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包括郭斌在内,众人一路上都没有瞧出来这个病恹恹地没有精神,话又极少的少年,眼光竟是如此锐利,见识也是如此不凡。

:。: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二章 交州之行(十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