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东汉末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塞外三城 上
的战略目标。/p>

因此,郭斌亲自下令,由伏龙山庄牵头,成立了伏龙山庄缝纫机制造厂,专门生产由马钧掌握核心科技的缝纫机,并且让马钧以技术入股,担任制造厂的技术顾问。由于缝纫机的巨大成功,使得马钧获得了极为丰厚的经济利益,其在伏龙山庄乃至整个阳翟县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p>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钧的成功使得阳翟县中悄然兴起了一股大搞明创造的热潮。看着人们不再对于所谓的奇技淫巧嗤之以鼻,郭斌也不得不感叹:“移风易俗的过程,在有的时候也是极迅的,不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可能一个好的标杆,便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p>

与此同时,由郭斌提出,并在司马徽、马钧等人的努力下逐渐丰富和完善的力学三定律,在阳翟县大为火热,一时间成为受人追捧的显学。/p>

然而,工业化的道路是漫长的。受到成衣制作行业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刺激,郭斌意识到了一件极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度量衡的标准化。/p>

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实现了通用化。所谓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换句人话,就是两个规格相同的机器中的相同零件,是可以互换使用的。/p>

这就是通用化的前提:互换性。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经过修整就能任意地替换使用的性能。/p>

不要小看这个功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车。/p>

在秦朝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马车大小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人制作的同一款马车大小也各有不同。这个时候人们制作物件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其实用性,只要这个马车造出来能跑,并且能够保持多年不坏,就是个好马车。谁会在乎这个马车的车辐有几根,又或者是这马车的车轮有多大?能用就行了呗!/p>

可是秦朝建立后,规定车同轨,即马车的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要相同。这种标准化,使得两辆马车的车轮可以互换。/p>

在以往,一辆车的车轴坏了,就必须要再寻找差不多的材料,重新加工一番,才可继续使用。而现在,你可以将一个车轮坏了而车轴完好的马车的车轴取下来,用在这个马车上,而不需要再进行多余的加工步骤。/p>

这种极大的便利性,应用于战场上时,更会挥出极大的作用。/p>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回收使用过的羽箭也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尤其是汉朝制式的羽箭,都是以铁熔铸而成,其穿透力和稳定性都是极高的。而其箭羽则都是特定的禽类羽毛制成,一支小小的羽箭,工艺却极为复杂。/p>

而回收好的羽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箭杆折断了,有的是箭羽脱落了,这时候零件的互换便凸显出来了。重新组装而成的羽箭,既保证了其杀伤力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成本。而这种方法,同时也极大地缩小了军用物资的运输成本,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想来,物资运输成本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影响,在这里是无需赘言了。/p>

而郭斌为了达成这种标准化,却是也做了极大的努力。/p>

虽然秦始皇在秦朝建立之初便充分展示了其雄才伟略,统一了度量衡,可是其最小度量单位也使得此时的度量误差很大。/p>

在汉朝,度量单位分为“分、寸、尺、丈、引”,《汉书·律例》记载:“度者,分寸丈尺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十分为寸,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根据专家考证,汉朝一尺等于231-235毫米,以23o毫米为准,则一寸约为23毫米。因此,此时最小的度量单位,一分便是2.3毫米,较之后世的一毫米整整多了一点三倍。/p>

因此,在进行测量的时候,误差也是大了一点三倍。/p>

//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六章 塞外三城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