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玄幻奇幻>穿越到山海经>第462章 古熊山是神农架
定改鞭药为尝药,如果遇毒,就用它来解救。他把小叶叫“查”(查巡的意思)。后世人读白话了,叫成了“茶”。神农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尝着百草。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经常要中毒,都多亏了“查”解救了他。据说被他尝过的花、草、根、叶,就有三十九万八千种。他下决心要尝遍所有的草。

这一天,他忽然发现一株攀在树上的藤状植物,开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那叶子还会一张一缩,他奇怪极了,就采了一些叶子放在嘴里咀嚼着。谁知这是一种有剧烈毒性的药草,叫断肠草。神农就这样死去了。在山西太原神釜冈上至今还留着神农尝药的鼎。

传说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贤圣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化身。我国许多史籍,如《左传》、《礼记》、《汉书》、《荆州记》、《帝王世纪》、《水经注》、《括地志》、《汉唐地理书钞》、《路史》、《大清一统志》等,都认为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是厉山、列山或烈山,即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列山上建有神农庙、神农井、炎帝庙”。相传神农氏诞生于厉山镇南九烈山第五座山头半山腰中的神农洞。神农洞的附近有古庙一座,内供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的塑像。随州市厉山镇距神农架林区只有两百公里,前者是神农氏故乡,后者是神农氏长期生活的地方。至今,两地的民俗风情、方言、有关神农氏的传说故事,都大抵相似。两地皆系炎黄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神农架的称谓较多,仅笔者收集的名称就有神龙山、神农山、神农架山、老君山、南山、景山、熊山、太阳山、野人山、木城、神龙、神龙架、神农架、森林架、巴山老林、南山老林、中央山地、华中屋脊、华中第一峰、大巴山东段、大巴山主峰、一万英尺之巅等等,多达二十余个,其中有的是借代名。然而,查阅《史记》等《二十五史》,都没有神农架的芳名;1931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上,也没有提到神农架。1970年5月,国务院以国发(79)47号文件正式批准将鄂西北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的二十四个公社、两个药材场和一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域,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直辖单位。房县、兴山县、巴东县所在地,自三皇五帝至西周分别为彭部落方国、后夔国、廪君国地,春秋时属麇、庸二国和夔子国,公元前634年楚灭夔后至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由此可见,春秋之前,神农架所在地属于多国之间的边缘地区,是“蛮荒之地”中的孤岛;加上这一带千里高山、人迹罕至,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或被视为可望不可及的洪荒之地,“藏在深山人未识”。

神农架最早的名称,被称为“熊山”。《山海经中次九经》云:“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人神人,夏启而冬闭……熊山,帝也”(从王念孙校)。一些学者认为,《山海经》讲的“熊山,从名称、地望、方位来看,即今神农架(参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新探》一书)。有趣的是,当代科学家们通过考察后认为:神农架发现的熊不仅数量特多,而且种类最多,不愧是中国“熊的王国”。其中的“神人”,是屈原《山鬼》诗中的“山鬼”,即今轰动全球的神农架高大的“野人”。“熊山,帝也”,是说神农架是古代帝王的圣地,这位帝王,当指炎帝神农氏。


状态提示:第462章 古熊山是神农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