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宋别>133 幽州城内
郭药师的:“郭以一人之身而仕三朝,反复无常,屡屡为变”。郭药师这个人对辽、金、宋三个大国的兴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谓是‘时势造英雄’的最鲜明案例。

本来名将耶律余睹早就觉得郭药师这小子靠不住,想诱杀他的,还是萧干出面保下了他一条命。结果,郭药师在关键时刻还是忘恩负义背叛了萧干。

——

大宋枢密使童贯得到郭药师的投靠和他提供的内部情报,觉得开战的时候到了!

他立刻下令刘延庆出兵,前军主将刘延庆乐颠颠的就率领大军出征,仿佛‘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惊世大功唾手可得。

程洲听到这里,就感觉要完。

他对自己堂舅的军事水平还是有了解的,对这段历史也有印象:如果说上次宋军在白沟河只是大败的话,那这次的结局就是惨败!

大宋的这次出征,是北宋军事史乃至人类军事史上一次伟大的尝试:全军上下,没有前锋、没有中军、没有左右翼保护,整个军队毫无纪律。宋史里只有简单一句话:“延庆行军无法度。”

这边连刚起义过来的郭药师也看不下去了,他拉住刘延庆的马说:“今大军拔队纵行而不设防备,若敌军置伏邀击,我军首尾不能相应,则忘尘决溃矣!”

郭药师是新投降,而且这个人擅长见风使舵、绝不是一个爱出头的人,可这次竟然站出来指责刘延庆,可见刘延庆的治军水平实在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了,他忍不了啊!

按理来说,郭药师也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将了,而且他还是对辽国那边最了解的人,他的建议无论如何也是应该听进去的。但刘延庆很自信,他认为萧干手底下现在满打满算不到一万人,借他一个胆他也不敢出幽州城来伏击。

可惜,萧干借了两个胆,所以他就出来伏击宋军了。

等刘延庆大军走到良乡,萧干亲率部队突然出现,勇猛的冲向宋军。

刘延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赶忙率军迎战。双方混战多时,萧干毕竟兵少,最终被宋军击退。但刘延庆的胆子被吓破了,他在良乡扎下营寨死活不敢再往前一步。

郭药师焦急万分,他再次凑上前来对刘延庆耳语一番:“萧干兵不过万人,今天他率兵出城迎击我军,燕京城里必定空虚。我愿得奇兵五千,绕道袭取燕京,将军您令刘光世小将军随后跟进,我军此战必胜!”

刘延庆很开心,心想这郭药师真会办事:会打胜仗不说,还知道给我的儿子分功劳······你让我想起我那好外甥程金童啊!不错不错,准了。

——

于是郭药师开心的领兵出发了。

良乡离幽州城非常近,郭药师一行绕道也很快抵达了幽州城,随及发动进攻。幽州城里此时确实兵力空虚,郭药师的部将甄五臣领兵夺取了迎春门,郭药师率军攻入幽州城。

这是一百三十年来,中原武装第一次进入幽州城。

郭药师猜得很对,现在幽州城真的没有多少军队,郭药师扩大战果很快,迅速的逼近皇宫,但郭药师没有立刻发起进攻,而是按照上级指示、给皇宫内的耶律大石送了一封大宋朝廷的诏书,让耶律大石投降。

这一动作竟成了整个战争的转折点。

坑爹的大宋朝廷······

耶律大石是什么人?他会投降?

耶律大石以个人魅力迅速的稳定了宫城里面的慌乱局面。他一方面假装接受投降、拖延时间,一方面赶忙派人通知在良乡御敌的萧干。郭药师一行也认为大局已定,轻敌的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而在等待的时候,郭药师又没有很好的约束部下,导致宋军士兵在幽州城里大肆奸*淫掳掠,伤了燕赵汉儿的心!

这时,辽国皇宫突然宫门大开:天生跛足的大辽新帝耶律大石,竟然率领皇宫里的贵族、文官、阉人、宫女反攻而出。

看规模,总共不超过一千人的样子。但他们视死如归的气势,却给人一种千军万马汹涌而来的错觉。

耶律大石振臂大呼:“今天我耶律大石不是大辽皇帝,我只是你们并肩作战的兄弟!俺们一起将宋人拖住,萧干大王就要回师燕京了,咱们将背信弃义的宋狗来个瓮中捉鳖,哈哈哈!”

在耶律大石的呼喊声中,本来已经疲累得摇摇欲坠的在城墙上死拼的辽兵,都是精神一振,仿佛浴火重生一般,战斗力爆棚。连躲在箭楼当中等死的辽军伤员都挣扎着冲出来和宋军搏命。

终于,萧干突然率仅剩的三千辽军骑兵赶回。

回援的辽军,看得出来已经同样是筋疲力尽了。他们驰入通天门后,当场累死的战马就有不少。不少辽兵随着战马栽倒在地就此气绝身亡,还有很多人滚落在地上,挣扎着、互相搀扶才能站起来。

一夜疾驰冲锋回来,铁人也要累散架了。

要是郭药师他们一意孤行的冲杀下去,也许能将先头回援的三千辽军疲兵打垮。

按理来说,攻进幽州城里的宋军是辽军的两倍、且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更何况宋军以逸待劳;辽军长途奔袭而来,气喘吁吁,这仗满打满算宋军都应该赢。

但是辽军这个时候早就杀红了眼,幽州城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辽军背水一战的勇气让宋军根本挡不住。

——

此时,幽州城内的大量汉人没有支持宋军、相反选择支持辽军作战。

宋军在辽军进攻下节节败退,


状态提示:133 幽州城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