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隐于朝 十
责;

还有的人比如蜀世子朱平槿认为,左良玉在最后一刻终于幡然醒悟,认识到他无论怎样机关算尽,只要是跟着腐朽没落的崇祯朝廷,便注定是没有希望的。

左良玉,以及其他大明老臣旧将,只有跟随代表大明宗室士绅百姓各阶层的共同利益,代表大明工商兵学商各行业的共同利益,代表大明王朝正统和中华儒释道文化正统,太祖高皇帝亲封,蜀王府法定代表人,上天降临人世间的大救星,即朱平槿自己,才能在未来大明朝的政局中取得一席之地,才能在“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的伟大事业中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左良玉的命令,完全应该解读为他主动的觉悟,即将那些没有希望逃脱的军队,当作投奔新大明的投名状送给了自己。

相较于主观动机上的分析结论众说纷纭,客观效果上的分析结论就要一致得多。

后来的人们大都认为,官军从朱仙镇的大溃逃,出乎意料地仅仅损失了不到两万人和五千匹骡马,而非当时极可能的全军覆没,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左良玉的精锐步骑不顾损失不计伤亡的奋勇搏杀,不仅在流贼的洧水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宽约数里的缺口,而且极大地杀伤和重创了流贼的追兵,为后继的步兵突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是让落在最后的方国安部两三万官军扔掉了思想包袱,在流贼截断前路已经形成三面合围的危及时刻,毫无挂念地实施了彻底轻装,转身东渡贾鲁河,并且沿着涡河西岸分路逃向了涡河、颍河下游和陈州、麻城方向;

三是左良玉的猛冲猛打,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最终将两大贼酋罗汝才与李自成的矛盾彻底公开暴露出来。

据说,大量官军铁骑的突然出现,令负责防守洧水防线的闯贼大将田见秀猝不及防,战事立即陷入被动。

田见秀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曾多次派出亲兵向临近的罗汝才请求增援。但罗汝才迟迟不见动作,直到中午,才象征性地向田见秀派出了三千弱兵。而这三千弱兵直到当日傍晚才赶到防线突破口,气得一贯好脾气的田见秀破口大骂。

贼营中也有传说,曹帅在收到田见秀的求援信后,一直与他的狗头军师山西举人吉ui)躲在军帐中密谋。至于密谋的内容,多年之后也未能大白于天下。

……

左良玉自个拔脚跑了,没有告诉丁启睿和杨文岳。

当朱仙镇以北的溃兵慌乱地冲入镇内,已经有一次被抛弃经历的杨文岳立即明白:历史再度重演了!自己的一番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

杨文岳抓起枕边的宝剑,捆上自己的印信,叫上自己的督标亲卫,打马便向镇内的岳王庙冲去。

杨文岳清楚,皇帝记恨于他,最主要的原因是项城之败中傅崇龙死了,而他活了下来。此番若再把丁启睿丢给闯贼,皇帝必然杀他。所以无论怎样,他必须将丁启睿活着带离这个伤心之地。

然而,当杨文岳在镇外乱军的人潮中找到督师大人时,丁启睿的样子还是吓了他一跳:

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失魂落魄,四处乱窜。印信、赦书,还有那炳代表天子权威的尚方宝剑,所有能证明丁启睿身份的东西,都留在了朱仙镇里的岳王庙!

如今之计,只能是带着丁启睿一起逃了。至于逃跑的方向,杨文岳没有选择。

汝宁府有杨文岳留下守城和屯田的军士数千人,汝宁府还有崇王朱由/p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黎明,大明朝的十八万精锐就这样各自做了鸟雀散。

然而,这并不是朱仙镇之战的最后一幕。

杨文岳手下的督标总兵姜明武并没有逃跑。

姜明武率领手下的八百团练兵以及仓促收拢的千余溃兵,死死坚守在朱仙镇内,为大军断后。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姜明武和他手下的儿郎在贼军几十万人的包围圈中,奋力拼杀了整整一天。

姜明武和他手下的儿郎永远不知道,他们拖住了多少敌人,挽救了多少战友。他们只知道,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忠诚的誓言。即便他们与之性命相搏的敌人,大都是些铤而走险的饥民。

姜明武和他的儿郎在朱仙镇全军覆没后没多久,一队仓惶逃窜的人马终于冲进了汝宁府。

据说,面无人色官统全失的督师丁启睿已经神智不清。无论是在凄凉恐惧的逃亡路上还是在汝宁府的抚台衙门,无论是见到部下兵将还是跪在藩封汝宁的崇王朱由锤踩プ苁且痪涞呷/p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人人都他妈的是大隐于朝!

注一:部分史书上绘声绘色描述道,田见秀在左良玉的撤军之路上挖了一条两丈余宽的壕沟,而且是“放过前军打后军”。

响木对这种说法存疑。

因为左军南撤,本就要经过洧水等大河。农民军依托高大的河堤防守,不比劳神费力挖几十里长的壕沟更省事?会不会是慌不择路的逃兵在夜暗中将干河沟当成了壕沟,以至于在史料中以讹传讹?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隐于朝 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