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唐时月>第260章 这才是朕的好儿子!
,甚至更胜往昔,李世民的心情大好,忍不住又将桌案上那份写有“皇爷爷亲启”字样的家书重新拿起,又将其细细品读了一遍。

“放心吧,小轻寒,只要皇爷爷还活着一天,就足以庇佑你们父女一世平安无虞!”

李世民拳头紧握,一股强烈无比的自信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只要他还没死,让一定能让废太子在长安城里平安一世,任何人都不能放肆!

门外有脚步声传来,很快就有内侍进来禀报:“皇上,太子殿下在外求见。”

“稚奴?这么晚了他来做什么?”李世民一怔,抬手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言罢,李世民将手中的书信放下,同时将桌案上程怀弼与晋阳公主的信笺全都收拾起来放置在暗处。

外面一阵风起,太子李治抬步进入殿中,看到正在桌案前安坐的李世民,急走两步上前弯身见礼:“儿臣见过父皇!”

“免礼。”李世民抬头看了太子一眼,道:“皇儿深夜不寐,却还到了这太极殿中,可是有什么要事要奏?”

李治恭声道:“是贤妃娘娘着人来报,说父皇夜半不休,仍在这太极宫中处理政务,唯恐父皇身体有恙,特令儿臣过来劝诫。父皇,现在已过子时,夜深湿重,确实该歇息了。”

李治轻声劝说,刚才隔着老远他就听到了李世民的咳嗽声,心中甚为担忧。

他现在虽贵为太子,可年岁尚幼,威望不足,还不足以执掌一国政务,若是没有李世民为他保驾护航,他的小肩膀还挑不起大唐的这片大好江山。

“嗯,朕知道了。”李世民轻轻点头,他能感受到李治言语之中的拳拳孝心。

跟当年的李承乾一样,李治同样品性纯正,温和仁孝,不管是事父还是事母,都极为尽心,深得李世民的喜爱。

而与李承乾不同的是,李治这孩子性格坚韧,遇事不慌且极有主见,更难得的是,这些年只有他一人没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且与其余几兄弟也毫无间隙,没有仇怨,所以他为太子,李世民才更为安心。

“你来得正好。”李世民身子向后靠了靠,后背整个倚在身后的椅子上,沉声向李治言道:“朕刚刚得到消息,你大哥承乾,已于数月之前,薨了。”

“薨了?!”李治一愣,随声就提出了异议:“这不可能,父皇,这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在您的面前胡言乱语?儿臣前段时间还得了兕子的书信,说是大哥不但身体康健,而且还学得了一身不俗的医术,竟把兕子的顽疾也给治好了呢!”

李治一百个不信。

前几日还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在李世民这里竟然已经死去了几个月,这不是在胡闹么?

“前日儿臣给兕子去信,还说若是有暇也要去一趟涪川探望大哥呢,这是谁造的谣,居心何在?!”

李治极为气愤,这不是有人在故意咒他的大哥吗,不可饶恕!

李世民很满意李治现在的这个态度,他并不怀疑李治心中的真情,毕竟是一母同胞,年幼时李治对李承乾也是颇为依赖,兄弟二人的感悟也是极好。

现在乍闻兄长故去,心中急躁也是理所当然。

“没有谁在造谣,这件事情证据确凿,已经再三确认。”说着,李世民将程怀弼送来的第一份奏报取出递予李治,“这是程怀弼通过军部送来的加急奏报,上面说得很清楚,现在涪川的那个李丰李承德,不过是个替身。其实你兄承乾,早在两个多月之前,就已病逝。”

李治接过奏报,急忙翻开观看,面上的神色变得越来越难看,越来越悲切,最后竟忍不住低声抽泣起来。

“怎么会这样?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之前竟没有收到一丝一毫的消息?涪川县衙在做什么,王朝在做什么,难道他们都是瞎子吗?”

李治高声质问,情绪很是激动。

废太子被发配到涪川县,涪川县衙就有要照看好废太子的责任。还有王朝等一众暗卫,理应时刻都有跟随,为何废太子病逝甚至还被他人冒名顶替,却无一人发现?

“稚奴!”李世民沉声将其喝住,“朕之前是怎么跟你说的,为君者,遇事不慌,便是天塌下来,脸上也不能表现出一丝慌乱与惧怕,你看你现在都成了什么样子?!”

李治知道王朝的事情,李世民并不奇怪,因为这本身就是李世民授意,让赵德全暗中告知于他。自册封了李治为皇太子之后,李世民已然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治的身上,很多宫中的隐秘对他已不再隐瞒。

“是,父皇,儿臣知错!”李治抹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勉强控制情绪,躬身认错。

“奏报上面说得很明白,是承乾身边的管家为了安抚清寒几个孩子,为了他们能在涪川继续安稳度日,所以才找了一个与承乾样邈有几分相似的人来冒充。”

李世民叹道:“可惜啊,刘英为了揭露他们的罪行,而被随行的禁卫误伤而亡,现在李丰在押,本为死罪。可是兕子的气疾未愈,还需要李丰为他烹制药膳,朕直到现在都还不知该如何处置于他。”

“父皇。已逝,无可挽回,儿臣心中甚为悲恸。而李丰冒充大哥,也算是情有可原,儿臣斗胆,想要请求父皇能够法外开恩,饶他一条性命。”

李治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见其面上喜怒不显,遂接声道:“若是父皇实在不愿饶他,也请父皇能够暂缓执刑,至少也要等到他将皇妹的气疾完全医好


状态提示:第260章 这才是朕的好儿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