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大明略>第520章 虚虚实实(下)
的风土人情、兵力部署,更有甚者:是有关朝中之事,或各衙门中鲜为人知的门门道道之类……

还有人说,这个魏申本就是大明人,只是后来不知得罪了什么人,还是什么人得罪了他,他才狠下心来来到北漠。

投靠了鞑靼,而且要一心帮助鞑靼对付大明:无论朝廷命官,还是军中将士,那怕是寻常百姓,能整则整,复仇来了……

说法多了,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各个说法之间时而会相互矛盾,时而又会相互印证,这简直是一件非常的奇葩、奇妙的事情。

比如说,有人还说了:魏申本就是鞑靼人,只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大明中,所以才起了这个‘魏申’名字,一听就是大明的子民,而与北漠基本不沾边。

那么他为什么后来还继续用这个名字呢?主要是因为那个名字叫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鞑靼头领想说明一个问题:在北漠,也有人很了解大明的情况,就比如说‘魏申’他堪比大明任何一人。

这是说魏申是本就是鞑靼派来的‘卧底’。

而说他原本就是大明子民的,也会这样解释:魏申之所不改名,就是想告诉得罪他的人,或他得罪的人,一个道理:有本事来找我,我现在就是这么厉害,得罪我,后果很严重的……

听听,说法这东西,简直开可怕了。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年,关于这位神秘而又颇有‘争议’的魏申话题,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现在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在鞑靼看来,魏申就是他们的‘大军师’,至于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同样,在大明将士看来:魏申就是敌人,至于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从一点讲,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用事实推翻了关于自己的一切流言蜚语。同时,用事实让所有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一致。

厉害的人,他往往在很多方面厉害,很多地方、很多行业,唤来换去,人家都是厉害的角色。

这样的厉害,才是真正的厉害……

“林宗武、东沙城;仲逸、西沙城;至于驻军大营嘛,呵呵,毕竟只有数千的兵马,若是离开大营,就只是一个个移动的身躯而已”。

营帐中,魏申再次来到沙盘前,看着“地图”:“即便有城墙做掩护,我同样可将你们拿下,之前的败笔、耻辱,将全部雪耻”。

自从阿帖木尔被抓后,魏申就曾想过自己的结局:要么更进一步,几乎可达到人生的巅峰,要不彻底结束,陷入万劫不复。

显然,他将林宗武与仲逸视为最大的对手:你死我活,我将成为北漠的神话;你活我死,那我就真的、彻底的‘死了’。

战胜仲逸、林宗武,魏申就是大功一件,毕竟之前的败局都是因阿帖木尔造成的,他的责任自然能少不少。

若是再次战败,之前丢失的城池、折损的兵马,也会算在他的头

上,这就是目前魏申的困境:不能成神话,就会成为另一个神话。

夜幕下,身为鞑靼四万之余的兵马的实际控制者,魏申也在等着一个消息。

关键时刻,一个消息能改变一切……

鞑靼营中,却依旧如此,并没有多少异常。他们谁也不曾留意,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禀告,之前才来过的那名将领再次来到魏申的营外,轻声通禀了一声。

“魏大人,西沙城那边……,有动静……”。

那名将领见魏申眼中瞬间一亮,不由的加快脚步上前附耳道:“那个翰林院的监军仲逸,出城了,而且是直奔东沙城方向去了……”。

仲逸出城了?他放着自己的西沙城不守,跑到东沙好城去干什么?他一个翰林文官,还能护城不成。

细细想来,此事确实有令人琢磨的地方,向来心思缜密的魏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细节,眼前一亮,也在情理之中。

“你,看仔细了?”,魏申再次问道。

那名将领微微皱眉,而后如实禀道:“应该没有问题,从西沙城城方向而来,直奔东沙城,因为他身边还有不少亲随,况且走的不是咱们控制的大道,我们也无法派更多的人上前”。

这话说的,有点啰嗦,魏申听的有些不耐烦。

“看模样,再看服饰、身段,八九不离十……”。

那名将领手中拿着一幅画,慢慢打开,这是魏申和阿帖木尔根据自己的记忆,连同其他密探协助,描述出关于林宗武、仲逸二人的画像。

之后,那些军士们就是凭借此图来判断关于林宗武与仲逸的情报。

连这样的想法都能有,足见魏申用心之深。

“哼……”,一声咳嗽。

“我们的人沿路分段潜伏,一直到了东沙城外,借助更明亮的火光,甚至到东沙城门外不远处,我们这才看清:那人,就是仲逸”。

那名将领继续说道:“从他身边的随从服饰来看,应该是锦衣卫的校尉,有一百多人,西沙城那边,除了他,谁还能有这么大的排场?恐怕林宗武也不过如此吧?”。

魏申这才缓缓点点头:“哦,既然是这样,那名你认为,此时,这位仲大人从西沙城到东沙城,又是所为何事?”。

“必是大事儿,而且是关乎到两城三地之间的大事”。

那名将领傻傻一笑:“但具体是以什么事儿,属下就真的猜不到了,魏大人一向精通谋略,想必……”。

“不不不”,魏申连连摇头制止道:“此事来的有些突然,我也一时


状态提示:第520章 虚虚实实(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