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乱世逐流>第三十六章 河东危急
p>

赵川痛苦的揉了揉太阳穴,感觉事情十分棘手,所知道的历史知识,在这里根本就用不到。

他知道最后是苻坚上位了,可历史已经因为自己完全改变,很多应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却接二连三的不停歇,还是按老黄历行事,会翻车的。

几方势力,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刻,那些策略,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有时候甚至会拖后腿,一个小小的变量,就会让自己的谋划前功尽弃。

洛阳离长安不算太远,却也有点距离,等消息传来,需要几天?赵川根本没办法实际掌控,他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然而他也再不是长安的低头蛇,那个别人谈论起来都会竖起大拇指的大当家!

哪怕是差一天,博弈造成的结果都会千差万别。成与败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二陛下都后怕不已,当时一个不小心,上位的就是太子李建成,各种阴差阳错造成了李二陛下的侥幸成功。

赵川心中暗自揣摩,一旦长安有变,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

最好的情况,是苻坚在一番苦战之后而平定长安,成为关中的主人,这个时候自己再依附过去,表示自己愿意“镇守”秦国的“东大门”洛阳地区,形成实质上的独立王国,这是最好的结果。

到时候披着秦国胡人的“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猥琐发育,岂不美哉?

要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固然是跟胡人不是一条道,但跟东晋那些世家,也是截然不同的,头上的保护伞,对自己的约束越小越好。

这种可能性,有句话可以概括成功几率,那便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差一点的情况就是苻坚如有神助,没花费什么力气就造反成功,那么对自己的需求就降到最低,甚至翻脸也不无可能,那样的话,平白多树立一个强敌。

要么,就听从苻坚的安排,进入关中,放弃洛阳。放弃得太多,实力就会大减,麾下众人的诉求也难以实现,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到时候失去地利,又失去人心,要什么时候能翻身,那只能是天知道。

以上两种可能性,都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苻健这个人,其实作恶在胡人里并不算很多,他是个平庸的人,做的也是平庸的事情,在氐族内部的根基还是很稳固。

他统治的这些年,关中还算是平稳有序,客观上稳定了石虎挂了以后北方的混乱局面。

或者说,因为这些年占了不少便宜,包括强太后娘家这样的氐族实力派,实际上并未对苻健这一脉失去信任,他们仍然愿意奉苻健这一脉的后代为关中之主。

苻坚想上位,他就必须站在北方汉人平民这一边,完成古代难以完成的土地改革,团结汉人底层民众,才有可能改天换地。

试问一个胡人出身的领袖,即使再倾慕汉化,他合作的对象,也不会是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汉人平民!赵川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儒家气息浓厚的王猛,劝说苻坚,暂时蛰伏。

更差一点的是苻菁夺得政权,与苻坚争斗不休,到时候自己倒向哪边,哪边就会有优势,甚至能决定胜负。

这种局面看上去很好,但获胜后,无论哪一边也容不下自己,翻脸还是时间的问题。

太早将自己的实力暴露,殊为不智。

最差的情况,就是苻生成为最后赢家,然后不管不顾的找自己报仇。苻生这个人,是做得出那样的事情来的。

到时候难免有一番苦战,苦战之后怎么办呢?就算侥幸赢了,又该何去何从呢?

各种可能性都在自己脑子里过了一遍,赵川揉了揉太阳穴,早就知道入主洛阳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没想到会这么麻烦。

“咱们的根基还是太弱了。”赵川哀叹一声,茶水喝到嘴里都满是苦涩。

身边白衣飘飘的王谧心中却想,是你的根基太弱,而非我琅琊王家的根基,我们家的根基,在晋国可深厚着呢!

当然,这话他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两人喝着茶,麾下诸将也都一声不吭的沉思着,签押房的气氛略有点尴尬沉闷,让人喘不过气来。

正当赵川打算让众人下去歇着的时候,跟着他一起来到汜水关的薛强,领着一个穿斗笠,浑身是水的蓑衣人进来了。

看到此人的狼狈模样,在场诸人都是大吃一惊。

“大当家,这是从河东来的信使,他从安邑而来!”

安邑,河东郡郡治,就是后世的山西运城。

安邑战国时期就极为出名,乃是三晋之中魏国的重镇,这里也是河东薛氏的老巢所在,薛家堡就在安邑。

“这位是大当家,马上就会成为洛阳之主,你有什么事情直接在这里说就可以了。”

薛强直起腰,大度的将看着略有些狼狈的信使拉到签押房的正中央。

“是,家主。”

这位信使也很干练,他对着薛强拱手,随即低着头对赵川说道:“那个……大当家,苻坚带着大军,进攻河东,已经攻下了白马城(今山西临汾),他们派人送来了劝降信。”

薛家在白马城也驻扎了军队,人数只有几百人,起一个前出预警的作用。

谁也没料到,苻健让苻坚去攻打河东薛氏,苻坚就真跑去了,做了这件损己利人的事情!

薛强懒得墨迹,直接将信使竹筒里的信件拿出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 河东危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